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 >

每日播报!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发表时间:2023-05-31 11:25:52

字号:A-AA+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在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就形成了孩子们以后的性格,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资料图】

先说说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须在关系中才能产生。如果婴儿对妈妈笑,妈妈没有反应,婴儿就傻掉了。他会想,“我存在吗,妈妈存在吗,这个世界怎么了?”

如果婴儿的各种反应得不到妈妈的回应,那婴儿会活在一个感觉里,就是整个世界都是支离破碎的。那么,通常的回应有哪几种,并分别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重复对方话语

比如说宝宝说:“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那妈妈可以回应说:“妈妈看到了,真可爱!”。这就是重复他说的话。重复对方表达出来的情绪或者感受到的情绪,去确认它,彼此都会很幸福。

第二,无关反应

比如一个小孩子说:“妈妈,我刚才看见了一只狗,好可爱的!”。有的妈妈会说:“你作业写了没?”。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妈妈的沟通中,经常得不到回应,那么,长大后,他就会感觉到跟别人沟通是一种很愚蠢的事情,于是变得冷漠。

当然,他也可能会非常聪明,封闭在自我的世界中的时候,思路很清晰,但他会觉得跟别人聊天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第三,情感逆袭

再比如小孩子说:“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妈妈回答:“报纸上刚报导一个人因为狂犬病死了!”等等类似这种反情感的话,孩子们会感觉到能量出去了,同时回感到愤怒。

当孩子成年之后,不会记得这个愤怒,但这个愤怒一直藏在心里,后来就会通过情感逆转表达出来。

第四, 就是不想回应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些恶梦,梦到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险,就会呼喊“妈妈”,但是妈妈没有回应。这让孩子会感觉“要死了,妈都不会来救我”。

如果妈妈想暂时不愿意回应孩子,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想跟妈妈互动,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妈妈自己的原因,想自己待一会,这不是你的错。半个小时后,妈妈再陪伴你好吗?"(胡兴启 王立民)

标签: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吉报集团今日吉林网 |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 最热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