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 >

长汽高专毕业生牟少志、付胜荣获国家级荣誉

发表时间:2023-05-17 11:24:46

字号:A-AA+

四月末,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长汽高专”)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上荣获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成为全国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职教先锋,校友荣光。长汽高专多名优秀毕业生同榜获奖,其中2007届毕业生牟少志、2010届毕业生付胜荣获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长汽高专建校70多年来深耕职业教育,培养了许多像牟少志、付胜一样的大国工匠。他们,走在了时代工人的最前沿。

牟少志——从“其中一名”到“一汽首席”


(资料图片)

牟少志,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长春生产冲压中心模修车间质改工段工长、一汽集团首席技能大师、高级技师。

正确选择,终成大国工匠

2004年,牟少志进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数控与模具专业学习;2006年10月,进入一汽-大众工作。在15年的模修岗位上,牟少志参与捷达、宝来、高尔夫、迈腾、奥迪A4L、奥迪A6L、奥迪Q3、奥迪Q5L等车型模具的验收、调试和质量改进工作;在一汽-大众首条伺服压机线效率提升项目中,他带领团队完成5种车型、42个制件的节拍提升,打破当时业内大尺寸冲压件生产节拍12次/分钟的历史瓶颈;2019年,他的培训站被评为吉林省首席技师工作室,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截至目前,牟少志工作室已申请专利9项、发表论文18篇,累计攻克重点难点问题130多项,总结技术资料40多篇,开设培训课程17门,培养出省级以上技术能手20多名、长春工匠3人,还培养出70多名模修工分布在一汽-大众五大基地。2017年,牟少志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2019年,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2020年,被授予“中国一汽工匠”称号;2021年,被聘为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是10位受聘人员中的唯一“80后”。

“2004年高考,我之所以选择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一是这所学校在吉林省享有‘专科中的小清华’之称,二是我对汽车感兴趣,动手能力强,经常做些小工具,三是老师强力推荐这所学校,因为回访时发现,这里的毕业生就业率特别高。”牟少志这样说起当初的选择。

苦练“看家本领”,持续接近梦想

进入一汽-大众冲压车间当学徒工,牟少志从此开始了他的造车梦。

一辆轿车的诞生是从冲压车间开始的,而模具是冲压零件质量保证的最关键因素,也是整车制造过程中成本最高的环节。

入职后,牟少志首先进行职前培训。历时8个月长时间和大规模职前培训,这在一汽-大众发展中是史无前例的。模修工是一个对综合技能要求很高的工种,需掌握钳工、机械加工、焊接的技能。经过系统技能培训,牟少志对模具和冲压工艺有了全新认知,为后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秀的模修工需要六到七年成长期,要想独立完成工作,至少也需要四五年时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汽-大众模具现场经常有外国专家来调试,牟少志跟着外籍师傅参与配合,一边调试一边学习,外语水平和模修技术都有长足进步。

只有熟知每道工序所用模具的功能,才能在生产过程中清楚地知道哪道工序出现哪种结果。牟少志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对200多套模具及工序的拆检,在实际操作中打磨着技术。

2008年,牟少志通过转岗考试,成为一名技术过硬的真正的模修工。

技术快速突进,成为别样“学霸”

2010年,牟少志开始承担一些质量改进和模具验收工作,重点负责捷达侧围压料板的复制项目。2012年,他和团队到达德国奥迪本部英戈尔施塔特基地开展奥迪模具验收工作,每天早上6点多钟开始工作,晚上8点多钟才返回驻地,回到酒店后再对当天工作内容进行文字整理,每天基本工作15个小时以上。这些经历让牟少志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技术过硬,理论与实践相互提升,牟少志作为最年轻的选手经常参加权威技术大赛。除日常工作外,他在冲压车间、一汽-大众公司、中国一汽举行的各项比赛中,经常取得不错的成绩,而且以第一名居多,被同事们称为“学霸”。而牟少志认为,考试只是检测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将技能水平体现到日常实际工作中才是最重要的。

2015年末,牟少志被调入冲压中心批量模修4区,开始带领团队承担一个区域的新建工作。从2006年进厂当学徒工到独立承担项目的模修工,从在各种比赛中争得荣誉的“学霸”到2016年和师傅一起被聘为技师,牟少志从新人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模具维修工,成为一汽-大众史上首例与师傅同时被评为技师的人。

产业蜕变在即,要与时代同频共振

当前,一汽-大众正向数字化和电气化转型。产业蜕变在即,这对模修专业来说,需要解决的是汽车轻量化问题,也就是铝件应用。铝件与钢件两者的模具完全不同,生产难点是铝件的垫料屑问题。如何持续降低垫料屑,是模修专业的重要课题。

经过牟少志团队2019-2020年的持续努力,铝件料屑停台时间从过去千件20分钟以上降低到千件10分钟以下,为一汽-大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世界性难题,目前他们的控制水平已经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牟少志团队同时致力于模修工作的数字化探索,在传统模具维修基础上,寻找数字化发展路径、搭建数字化体系。他认为,未来数字化能够解决通用性工作的效率问题、生产组织的高度协同问题,牟少志团队愿意做数字化的推动者。

牟少志最大的体会是,修模具就像做工艺品,一定要精益求精。他感激能够在中国最优秀的汽车企业工作,他愿意把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分享给更多同事。一汽-大众搭建了以牟少志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平台,他将不负重托。

付胜——从“毛头小子”到“行业领军”

付胜,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动力总成工厂制造技术部设备维修班班长,高级技师。

“滴滴……”深夜,车间“e修数字化运维实时监控系统”上显示一条报修信息:“V6曲轴机械手因电力闪断出现故障。”V6曲轴机械手连接车间内所有机床,出现故障将造成整个生产线停产。

一位身着工装的年轻人推了推眼镜,深吸一口气,走到操作台前,熟练地操控设备,清空参数、重新配置、导入原始备份……几个小时后,机械手恢复正常,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这个年轻人就是付胜,这种状态是他从事设备维修工作10余年的常态。

自参加工作以来,付胜勤学实干、精益求精,逐渐成为行家里手。他先后获得“全国操作技术能手”“吉林省优秀青年”“长春工匠”等荣誉,练就了一身从“准确诊断”到“快速修复”的技能。他参与了46项技术改造工作,解决了100余项设备的技术难题,被工友亲切地称为“维修改造专家”。

2020年,付胜主导设计制造了一辆AGV物流小车,实现了取代人工转运曲轴。

以往,在4GB发动机装配线曲轴配膳线上,操作者每天需要在推车送曲轴和取空车的路上往返70多次。观察到这个生产过程后,付胜提出了一个想法:“我们是否可以发明一辆自动物流小车自动送料、自动返回?”

有了初步的构思后,付胜着手利用汽车的废旧车电瓶、设备上废旧的电机、淘汰的UPS电源等制作一个简易AGV样车,通过制导传感器循迹,可以按照设定轨迹运行。借助集团公司创新联盟项目,目前付胜的AGV小车实现了升级换代,并应用于生产车间,既节省了人力资源,也减少了曲轴在人工运输中造成的损伤。

如今,付胜从一个“毛头小子”已经成长为维修领域的领军人物。“我将继续在工作岗位上锐意创新、永攀高峰,为做强民族汽车品牌贡献青春芳华。”付胜说。

付胜是长汽高专的骄傲,更是汽专学子的榜样。他身上具有长汽高专的同学们永攀技术高峰、精益求精、锐意创新的精神,他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实际行动做了一个最好的自己。

牟少志和付胜都是长汽高专的优秀毕业生代表,被誉为“汽车工业职业人才摇篮”的长汽高专培育了、正在培育着更多像牟少志、付胜一样的新时代大国工匠。

“这次获奖既是对长汽高专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极大褒奖,也是对长汽高专笃志深耕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振兴和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度认可。”长汽高专宣传部副部长田野欣慰地说。

(记者 李昕昕 孙元忠)

标签: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吉报集团今日吉林网 |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 最热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