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重症医学科(ICU), 一个高端设备的聚集地、生死一线的交换站,也是一个令病人和家属都望而生畏的地方。每天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与死神搏斗,是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态。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重症医学科室成立于2014年5月10日,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及2004年成立的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国内享有一定声誉、具备相当影响力的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是国家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该科室以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强大的团队实力,随时为危重患者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准确的重症监护服务,成为临床各科室及手术后高危患者的集中管理单位,更是医院临床各科室的坚强后盾,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死亡率。
设备精良,提高抢救危重患者成功率。
目前,该科室设有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床位28张、重症过渡病房(highdependency unit,HDU)床位18张,其中开放床位24张。重症医学科整个病房均为层流病房,拥有国内外各种先进设备,包括各型号呼吸机(PB840、西门子马奎、迈瑞-食道压监测)、PiCCO2监测仪3台、体外膜氧合(ECMO)3台、床旁血滤机7台、血液灌流机1台、人工肝设备1台、电子纤维支气管镜5台、彩色多普勒超声仪2台,快速检验设备(PCT、心梗三项、NT-proBNP、IL-6、ACT、D-二聚体)等先进医疗设备,能够开展机械通气、呼吸功能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治疗(PiCCO2、Swan-Ganz漂浮导管)、床旁超声、床旁血液净化治疗(CRRT、血液灌流、血浆置换、人工肝、DPMAS)、重症纤维支气管镜、经鼻空肠营养管置管、经皮气管切开、ECMO等技术。
医术精湛,全力以赴抢救患者生命。
重症医学科是集中收治危重病人的地方,病人病情种类多、变化快,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全科医护人员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科室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为成功有效抢救病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在急救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所掌握的医学理论知识跨越各个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强,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精湛的医疗技术,一次次把生命濒危的病人从死神的魔掌中夺回来,创造出了无数生命的奇迹。
该科室始终坚持针对不同危重病人给予目标导向性个体化救治原则,采用机械通气、血液净化、镇痛镇静、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床旁早期康复、医护共同实施人文关怀相结合的诊疗方案,力争为重症患者提供最优质、最科学的医疗服务。科室现有医护人员93人,其中教授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1人、医师5人、护理人员72人,博士6人,硕士17人。主要负责救治重症感染、重症呼吸衰竭、各类休克、重症肝衰竭、各类中毒、严重多发伤、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肺栓塞、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紊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危重症疾病。危重症患者总抢救成功率达80%,其中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抢救成功率约70%和65%。
人文关怀,守护患者生命之光。
重症医学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在这里住院的患者没有家人的陪伴。一门之隔,像隔着两个世界。门外是担心焦虑的家属,门内是与凶险病魔作斗争的患者,看似凝重而冰冷,事实却并非如此。多年来,该科室医疗、护理团队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一体化”服务理念,重视加强人文关怀,医护人员自觉充当患者的“临时家属”角色,打开患者心扉,消除恐惧不安的心理,确立医护患之间互相信任的关系,营造出良好的治疗氛围,增强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让患者在重症医学科既能够得到最科学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又能够感受到最温馨和舒适的就医体验。2019年,该科室被中国医师协会评为“人文爱心科室”。(记者 刘菲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