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开栏语】长白山森工集团安图林业有限公司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生态建设、山水产业、企业管理等主责主业,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做好做足山水文章”为思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公司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安林公司转型发展绘就新蓝图。2021年3月,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喜庆提出“三年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即2021年起步冲刺,创业项目谋划落地,企业管理规范有序;2022年奋力加速,转型产业初具规模,内控制度不断完善;2023年决胜决战,林区经济提质提升,企业管理对标一流。今日吉林网以【三年看变化】系列报道,向广大读者介绍安林“一场一品,一场一特”带动全民创业,加快企业转型发展步伐的喜人成绩。
黑木耳带来新希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青睐和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十分注重食品的营养价值,其中黑木耳被称为餐桌上的“黑色瑰宝”,长白山森工集团安图林业有限公司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不等闲,围绕木耳特色产业,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让小木耳种出大效益。
在许多人印象中,黑木耳要么种在椴木上,要么制成菌袋放在地上生长。然而,记者在屯田林场木耳种植基地看到的木耳种植模式却与众不同:在大棚内,圆柱形的黑木耳菌棒像糖葫芦一样,首尾相连、穿成一串,“腾空”密集排列,非常壮观。基地技术负责人王利祥介绍,相比传统种植方式,吊袋黑木耳栽培技术优势明显:资源利用率高,土地利用率高,木耳品质更优。
说起发展木耳种植的经历,王利祥滔滔不绝:“2021年,我们三名职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合伙种植了5万袋黑木耳,行情不错,收入了10万元,投资的钱当年就收回来了。有了第一年基础,2022年我们加大了投资,投入26万元种植13万袋木耳,另外又投入了10万余元建了养菌发酵室、拌料室,购买了装袋机等设备,去掉投入盈余26万元,还带动了职工增收。今年有11名职工参与投资,我们采用了吊袋栽培方式,种植木耳15万袋,预计收入30万元左右,眼看着一年比一年好,我们也信心满满。”
屯田林场两名场长带头种植,实施“安民”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王利祥告诉记者,今年参与投资的11名职工都是党员,采取集资入股的方式建立起示范基地,让职工群众吃下了“定心丸”,积极性也被大大的调动了起来,从原来的观望到现在的积极加入,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引导和鼓励。
产业的发展必须有技术作为支撑。为了帮助职工扎实掌握木耳生产技术,安图林业有限公司积极与木耳种植产业趋于成熟的林业局进行沟通学习,为职工提供技术培训和标准化的技术操作规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屯田林场的成功模式,带动了兄弟单位发展木耳种植的积极性,三道林场的木耳栽培基地也干起来了。 “木耳菌袋已经发酵好了,四月末就能下地。”三道林场党支部书记类艳森告诉记者,三道林场附近水资源丰富,依托林场地理及生态优势,今年也开始了黑木耳种植产业。“我们8个职工入股,前期投资了40余万元,种植25万袋木耳。这个收入是工资以外的,我们都特别期待。”
黑木耳种植不仅让种植户的腰包鼓起来了,而且催生了一批“钟点工”。木耳菌包的生产、拉运、种植、采收都需要务工人员,职工家属、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多了一份务工收入,带动了农民就近就业,为群众增收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安林地处长白山脉,冬暖夏凉,林、水资源丰富,适宜黑木耳栽培,加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特别适合黑木耳营养物质的保存。黑木耳种植不仅能带动更多的林区人就业致富,而且将成为安林产业转型提档升级的一大亮点,对增加林区职工群众收入、延伸产业链、搭建起了坚实的平台,安林发展黑木耳产业这一步走得好,走对了!(记者 刘菲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