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 >

梅河口社区居民的“幸福快车”从这里出发

发表时间:2023-03-17 09:07:52

字号:A-AA+

“花1元或3元钱能买到原价6元一袋的馒头?”紧随梅河口市按动城市党建“书记一号工程”快进键以来,这座城市的社区居民们实实在在地享受着便捷。如今,网格党群服务站已经在这里遍地开花,为普通的社区百姓倾心打造出了家门口的“温馨港湾”。

小举动成为大民生,幸福敲响百姓家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每天早晨,梅河口市委、市政府为65岁以上的老人送福利,市民食堂工作人员蒸馒头,老人仅花1元或3元钱即可购买到原价6元一袋的馒头,财政给予65—69岁老年人3元补贴,70(含70)岁以上老年人5元补贴,更得到广大城区居民的认可,被称为“梅城社区食堂特色配餐运营模式”。

梅河口市内共有5个街道,不同的街道有各自特点,梅河口市委组织部在统筹谋划上精心布局,既要考虑共性因素,又要区别个性差异,把网格党群服务站建好管好用好,让服务为民常态长效,走进群众心坎间。

针对新时期广大街区居民多元化诉求,逐步优化党组织服务社区居民的服务功能,让居民真切体验到“家门口”式服务,实现基层治理多样化。秉持按需设置原则,集聚“开放、集约、共享、枢纽”的建设理念,根据辖区不同居民特点精准开发党群服务项目,以“两厅四区三墙+特色功能”为目标,打造出“一站一品”特色化网格党群服务站,逐步构筑起党员活动、政策宣讲、民意收集、诉求调解、为民办事、协商议事、扶贫助困、特殊照料等“八合一”平台,提供免费茶饮、简餐服务、图书阅览、行政审批等各类便民服务项目40余项,先后完善了户外劳动者驿站、法律服务站、百姓说事点、退役军人服务站、市民食堂、军地之家等特色功能区,让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体验到便民利民服务。

同时,梅河口市还积极吸纳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工作中,让“两新”组织成为基层治理队伍中的生力军。截至目前,已有星火志愿者公益协会、小桔灯志愿者协会等36家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发挥出示范表率作用。

15分钟便民生活圈里,幸福感触手可及

提起筹备与建设网格党群服务站,梅河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城市党建“书记一号工程”来统筹、谋划、部署,聚焦群众关心关切,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社区居民触手可及、温馨可见,使小网格发挥出大作用。

在精准科学选址上下实功、出实招、求实效。采取社区自荐、街道党工委推荐、市委组织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审定的流程,确定适宜建址处。市委书记亲自带领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调研组前往各建址处实地查看。考察结束后,经过综合考量居民分布情况、供需匹配以及方圆辐射半径等因素,由市委组织部和承建部门撰写可研报告,提交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题审议。最终商定,按照每3至4个社区网格筹备建设1个党群服务站的标准,建设100个网格党群服务站。

建立“点对点”包保承建机制,制定出台了《梅河口市全面推行城市基层党建“书记一号工程”项目暨“网格党群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集中全市力量办大事,全市63个部门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分别认领1至2个党群服务站承建任务。秉持勤俭节约原则,按照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修则修等方式,各承建部门实行全过程承建“一包到底”责任制,助力网格党群服务站高质达效、加速建成,将一个个站点连接成线,打造成为梅城靓丽风景线。

直达社情民意,这里有一把标尺

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始终是检验城市党建工作成效的标尺,更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考场。市委持续注重在建强组织阵地、延伸服务链条、下沉人力资源上精准发力,不断书写为民服务这篇文章,接受全市各界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检验。

梅河口市委始终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置顶市委中心任务上来,列为第一议题。精准落实阵地配置“五个统一”制度,即统一设置标识标牌、统一规范党建信息、统一公示服务事项、统一开通服务热线、统一健全运行机制,让阵地建设可视规范、运转高效,直达社情民意最前沿。

精准延伸服务链条,搭建起“五级”联动组织架构。以支部建在网格里、党小组建在楼栋中为目标,建立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链条,分级负责、各司其职,层层压紧服务主体责任。按照“三长一警多员”模式,每个党群服务站配备5名左右专职工作人员,辖区在职党员、志愿者作为兼职“三长”积极参与共驻共建活动。为保障网格党群服务站有效运行,让延伸服务有力量、更有保障,实施“织网计划”。截至目前,全市建立网格党支部304个、楼栋党小组517个,实现组织体系延伸到底。

持续推动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让资源下沉基层、让人员发挥作用,激发政务服务潜能,实现群众少跑腿、干部多跑路的政务发展软环境。广泛推行“一窗受理、无差别受理、一站通办”服务模式,在保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常运转情况下,工作日内开设1—3个综合窗口,每个窗口安排1名全科社工,其余社区工作者全部下沉网格,让更多的矛盾与问题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于萌芽。

网格化发挥大智慧,办法就是比困难多

依托物业办公场所建立网格党群服务站,用好用活“红心物业”组织阵地,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推动基层治理由独治变共治,以党建引领转变为物业企业服务群众高质量发展。早在2020年底,梅河口市就已组建国有物业公司,统一接管全市物业服务,逐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让党建引领物业治理成为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常态措施,不断提升物业治理质量与水平。

持续推动多网融合、务实管用、真情为民,让更多的资源与力量集聚网格、发挥功效,让服务更精准更有效,逐步实现组织管理网格化。秉持界定清晰、便于管理、精准服务为原则,既注重量的合理增长,又注重质的有效提升,重新调整优化城区网格设置,由162个增加到390个;以精准用力办实事为目标,引导街区资源与力量走进网格,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精准选优配强“三长一警多员”队伍,进驻网格党群服务站,确保每个网格党群服务站配备一支服务力量。在全省率先落实楼长每年最高1.2万元补贴,纳入财政预算,激发无职党员、退休老干部以及优秀群众代表参与社区治理的潜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目前,梅河口市共有1088名楼长,年均财政支出1000余万元工作补贴。持续壮大“社工岗”队伍力量,近年来,先后招录320名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社工岗”。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55.2%,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12人,持有社工师资格证人员占比24.6%,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降至36.6周岁。在打通社区干部成长晋升通道上下足功夫,针对表现突出的社区干部,优先选拔为网格党群服务站站长,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完善报酬动态增长机制和绩效奖励制度,增强岗位吸引力,把网格党群服务站站长岗位打造成为优选岗位。广泛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活动,由市级领导示范带头,组织5000余名在职党员常态化进驻社区,编入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投入到社区服务与治理。积极推动简政放权,有效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简政放权的要求,秉持宜放则放、能放就放原则,主动对照梳理放权事项与清单。目前,经过相关市直部门梳理,已有30%的事项与清单下放到社区。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梅河口市以激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政治功能为抓手,把服务群众精细化、组织管理网格化、基层治理多样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措施,一以贯之、一以用之,让城市党建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不断夯实了城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广大社区居民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与满意度。(张丹 刘伟 李丹霓 朱晓红 马林元 左江)

标签: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吉报集团今日吉林网 |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 最热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