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从医近20载,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凭着满腔的热忱,默默坚守,时刻不忘鞭策自己;他以德为先、严谨细心,对患者真诚相待,无私奉献;他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疾病,多年来一直以“医乃仁术”为准则,悬壶济世。他就是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中医科主任姜华。
走进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中医科,在患者们的重重“包围”中,姜华正耐心细致地询问病情,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把脉、问诊。采访中,姜华向记者介绍起中医在治病防病中的优势,话题就从“辨证论治”开始……
说到中医学,姜华滔滔不绝。从医近20年,他深深体会到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在治病的过程中,他讲究“因症施治、因人而异”,他特别重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尽可能完整准确地收集资料,参考检查结果,让治疗更有针对性,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很多人认为中医治疗见效慢,但事实并非如此,只要对症治疗,哪怕是一个很简单、很寻常的小方子也可以迅速解决问题。姜华曾经接诊过一个60岁的女患者,患者总是感到胸闷、气短、烦躁不安,而且失眠,心脏特别难受,虽然患者有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但她这些症状并不是由此引发,所以做了相关检查也没查出来什么问题,治疗的效果也不大。会诊之后,姜华给她开了一个药方,“这是《伤寒论》里面的一个药方,只有两味药,吃一付就可以了。患者按照药方吃了3个小时之后就去厕所排便,她自述症状大有好转。”姜华告诉记者,实际上,患者的这些症状由郁热引起,“患者在半年前吃了冰西瓜之后开始出现这个症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寒包火’导致的。”姜华说,这个汤恰恰有清热除烦、宣发郁热的作用,所以只要对症治疗,中医的效果也是很快的。
在中医科任职多年, 姜华接诊相对较多的是脾胃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一位68岁的女患者因常年胃疼、胃胀、纳差(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问题到中医科来求诊。据患者介绍,她患有慢性胃炎已经二三十年了,也曾四处求医,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今年3月,患者先后3次在中医科治疗,每次治疗服药半个月左右,效果很明显。患者说,她以前不敢吃硬的、辣的东西,现在已经可以吃这些东西了。姜华说,一般有胃疼的患者病史都很长,主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调整药方针对性治疗,一般都能很快解除病痛。
自担任中医科主任以来,他真抓实干,务实创新,积极开展科室特色优势诊疗技术,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的特色优势,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2021年,该科室开设了治未病门诊,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冲刺“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采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对患者进行中医脏腑经络辨识、中医体质辨识等检测,根据患者的体质提供个体化的中医调养、中药养生、中药膏方等中医养生与调理方案, “未病先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治未病’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治未病’有预防、治疗的综合作用,可以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让人们受益。”姜华说道。
心中有不渝的信念,行动上才会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姜华先后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了1篇SCI论文及3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从医20年来,姜华用勇于开拓的科学精神,生动诠释了对医学事业的拳拳之心。他热爱中医药事业,以患者为中心,从医多年始终坚守在中医科临床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出守护生命的医者形象。(记者 刘菲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