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 >

焦点热议:“中国好人”候选人杨成:长白林海第一哨

发表时间:2023-02-27 15:11:23

字号:A-AA+


(资料图)

望远镜中的森林,是他工作的全部;高高的瞭望塔,是他森林中的家;对讲机、望远镜、固定式罗盘是他的办公设备。而他也正是在这个小家里守护了数万公顷森林的大家,他就是杨成,长白山森工集团黄泥河林业有限公司塔拉站林场一名普通的瞭望员。

杨成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在林场长大,是大山的孩子,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林业技工学校毕业后,他就从事森林防火嘹望工作,到目前已经坚守在黄泥河林业有限公司塔拉站林场的1109号瞭望塔上29年。从第一次登上瞭望塔的那一天开始,杨成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岗位,就把自己当做了大森林的主人,真正成为这片林海的守望者。

为了准确测报火情,他总结出“一看农林交界处,二看针阔混交林,三着地形地貌有无变化”的三看瞭望工作方法。他把周边近两万公顷的大森林刻在脑子里,每一个坐标点乱熟于心。他说:“在我的测报盘上,如果差1厘米,地面上就差500米,在大森林中这500米的误差,对扑火队员可能就贻误战机,酿成灾难。”如今在他的大脑里早已刻上了一个清晰的、带有坐标和方位的防火瞭望图。多年的瞭望经验,杨成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被同事们称为“山火的克星”。

“瞭望员的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一个防火期三个月,在防火戒严期常常一个多月洗不上一回澡,理不上一回发,起早贪黑的,大家长时间看不到杨成,等到防火期结束,忽然看到他又回到同事们中间,才想起杨成一直在防火塔上坚守,他的敬业精神感染着林场的每一个人,在杨成的带动下,大家各司其职,都卯着劲干好本职工作。”塔拉站林场营林技术员郑永博谈起杨成感慨万千。

在防火期间,塔拉站林场场长姜光威每天下午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听到防火电台里传来“166安全下塔”的声音,166是瞭望员杨成的手执机代码。“166安全下塔,意味着林场这一天是安全的,同时也意味着杨成是安全的,秋季防火期一天比一天冷,杨成早一点回来,我们也早一点放心。”

黄泥河林业有限公司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代广阔说:“大约是2015年5月份,他在从瞭望塔到林场的路上,由于道路湿滑,摩托车撞在了树上,整个人被甩出去5米多远。那次,他是被抬着回去的,右腿严重骨折,那也是他这么多年来唯一一次在防火期离开岗位。”躺在病床上的杨成心里依然惦记着那一片林海,每天都给接替他上岗的同事打电话,叮嘱要多注意辖区容易发生火情的重点地段。

在黄泥河林业有限公司东沟片塔拉站林场有一条八公里的山路,它一头连着场部,一头连着防火塔,杨成是这条路的主人,29年来,每年春秋两季的防火期间,他都上塔瞭望,累计行走近10万公里,相当绕地球两圈还多。瞭望塔距离林场9公里,共中骑摩托车只能到山脚下,其余3公里的山路,坡度平均达到60度,只能徒步行走,十分消耗体力,然后再爬上瞭望塔,每天往返一次。这些年他骑坏了6辆摩托车,常年的高强度工作,他患有滑膜炎、腰问盘突出的病,有时犯病,他拄着木棍上塔,轻伤不下火线,默默坚守。

29年来,他把一切献给森林防火事业。有一次父亲生病住院,正值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杨成把对父亲的爱,深深地埋在心里,他没能照顾生病的父亲,坚持上塔工作。他含着眼泪说:“我是森防瞭望员,我管辖的范围是高危火险区,在森防的关键时刻,别的同志不熟悉这一片的情况,万一出现闪失,后果不堪设想呀!”他尽到了一个森防瞭望员的崇高职责,守护大森林的安全,为这片绿水青山撑起了一个橙色保护伞,被人们誉为“长白林海第一哨”。

谈起今后最大的愿望,杨成说:“林场今年又新进来两名大学生,他们是林业的希望,我要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他们,有了年轻力量的加入,我们守护的森林会一年比一年茂盛。”

在茫茫的长白林海中,或许你很难看到杨成,但是,这里不能缺少他。(记者 刘菲菲)


标签: 有限公司 森林防火 一天比一天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今日吉林 |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 最热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