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了,我就想换一换电线,年龄大了也不知道求谁,你们帮我解决了大问题,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电线的烧焦味了。”梅河口市进化镇大兴村年逾六旬的村民孙永平高兴地对国网梅河口市供电公司的党员服务队说。全省“电暖乡亲”活动自去年在梅河口市开展以来,全市老化电线改造已经完成667户,有效解决了急难愁盼的用电安全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农民朋友“摊上”一件大好事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农村老化电线改造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乡村两级和农电部门共同努力,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完成。接到试点任务后,梅河口市成立由相关市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有力推动“电暖乡亲”活动深入开展,相继组织召开4次专题部署推进会议,压实乡镇党委主体责任,增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责任意识。组织全市712名驻村干部和5965名结对帮扶干部持续深入田间地头、坐在农户炕头向农民群众面对面宣讲改造政策,平均每名干部入户5次以上。统一印制宣传单,累计发放8万份,做到每户一份,动员和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改造活动,在全市上下营造“电暖乡亲”活动浓厚氛围,农民群众知晓率达到100%。
这份责任清单很实诚
去年8月8日,梅河口市召开全市“电暖乡亲”老化电线改造工作座谈会议后,相关职能部门梳理了工作推进中的难点、堵点,制定了“五方”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了市委组织部、乡镇、行政村、国网供电公司和农户在老化电线改造中的五方责任,明确了19条具体要求,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统筹调度,乡镇党委破解难题,统筹推进,村党组织宣传引导、组织群众,农电部门调集力量、安全施工,改造农户积极备料、主动配合的工作格局。
根据摸底调研和农户报名情况,梅河口市委组织部组织乡村干部及时入户核实,进一步明确农户自身需要提供的电料和承担的责任,对确实符合条件且有意愿参与改造的农户进行登记,把申报改造户数从1266户压实到650户,确保台账内改造户精准率达到80%以上。在此基础上,协调农电部门入户排尺设计,一户一策确定改造方案,拉出所需电料清单,组织农户采购材料,推进老化电线施工改造。市委组织部建立“赛马”机制,每周一、周四对各乡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两次调度和通报。
政策赋能很给力
为解决活动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梅河口市委组织部联合农电部门统筹谋划和精心组织,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对于电工担心的在施工中的安全问题,由农电部门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于穿棚开槽增加农民负担的问题,统一引导农户同意进行明线改造;组织双方签订改造施工协议书,对于部分农户负担较重但又确需改造的问题,由乡镇给予一定比例的改造补贴,确保特殊家庭应改尽改。
为改变电工力量不足的现状,省委组织部深入梅河口市召开调研推进会议,协调农电部门调集力量,组成100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为“电暖乡亲”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同时,每个乡镇明确1名副科级干部,负责全程统筹协调入户排查设计和农户电料采买,一对一与农电部门建立沟通机制,跟踪协调农电部门、各村以及改造户在改造过程中的各项事宜,为农电职工集中入户施工和整村推进提供必备条件。
点亮农民群众的幸福“心灯”
接到试点任务后,梅河口市供电公司根据通化供电公司统一安排部署,在“电暖乡亲”工作专班的指导下,立即协调17个供电所对接19个乡镇政府,抽调全市国家电网骨干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利用一周时间开展了入户宣传及调研,经过现场核对,结合村民意愿,最终确定改造户数667户。
经过全面摸查,梅河口市供电公司迅速组织133名工作人员组成“党员服务队”与基层村党支部开展联创共建,形成“组织共建、队伍共进、服务联动”工作格局。对需要改造村民住宅开展现场核验、入户测量设计,制定具体改造方案,明确工作内容、方法步骤、任务分工等事项。为确保特殊群体安全可靠用电,服务队主动上门服务,义务对老化线路、插座和空气断路器等进行检查、维修、更换,全面消除安全隐患。
通过“电暖乡亲”老化电线改造,为农民群众解决了没有解决的操心事、烦心事,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达到了“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传党恩”的良好效果,用真情付出点亮农村百姓幸福“心灯”。(邢昌玉 记者 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