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来便民餐厅给80岁的奶奶打饭,用就餐卡每顿饭才花5块钱,即健康实惠,又美味可口。”今年40岁的孟女士搬到梅河口市原香墅小区居住才一年多,感叹这里的党群服务站功能齐全,解决了群众不少生活方面的问题。近年来,梅河口市有效利用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体系,探索推行“一统三化”基层治理模式,打造“10+N”便民服务体系,为梅河口美好城市建设增加美好底色,让城乡群众共享到改革发展的硕果。
(资料图)
“书记项目”成为爱民亲民的“晴雨表 ”
新华街道建国社区是社区中无物业小区中最多的社区,共有无物业小区71个,治理难点、痛点问题凸显。新华街道建国社区党委书记杨洋说:“我想把整治建国社区作为我今年的‘书记项目’,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和为民服务新模式,以“党建+共治+自治”三合一工作法,破解无物业小区治理难题,总结经验再推广到其他社区。”
梅河口市加强基层治理统一领导体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主任的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突出书记领航,紧紧盯住各级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坚持以上带下,带头推行城市党建“书记一号工程”,各级党组织书记扛起主责、当好主角,聚焦基层党建、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公共服务、基础保障等方面。
今年以来,梅河口市各级党组织书记主动认领项目,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度融合。将“书记一号工程”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要载体,切实解决基层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统筹谋划,合力推动。从市委书记到社区党委书记,再到企业党支部书记。目前,全市共建立完成68个“书记项目”,累计受益达7.8万余人次,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共建共享模式让党群关系更热乎了
“不用预约,不用挂号,更不用缴费,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医师的诊疗,还能免费得到赠药,太幸福了。”桥西社区低保户张大爷对前来进行免费党员红色义诊的梅河口市万和堂中医院杨丽军院长说道。
梅河口市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盘活区域党建资源,做实“党建联盟”,探索共建共享基层治理工作模式,5个街道成立了23个党建联盟组织,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共商共议、群策群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327件。正在开展的“在职党员回归社区”活动,解决了居民微心愿、小区治理等实际问题1000余件。市直机关党支部与社区网格党群服务站“双百双提”“六个一”活动,让党组织和党员走出机关、走进社区、走进群众,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健康义诊、亲情帮扶等“一条龙”惠民利民服务,把组织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
由群团组织齐抓共管、联合作战的“大群团”体系,实现了党群资源效益最大化。启动实施的“五带一提升”工程,形成“最美巾帼”“青年突击队”等25支志愿者队伍。开展的“爱心兜底帮扶”等活动,首批72家“两新”组织已经深入困难家庭中献爱心、送温暖。
“红色网格”打通基层“任动二脉”
“红色物业为我们弃管小区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家园。”58岁的新华街道建国社区王大娘动情地说。新华街道建国社区创新“基层党组织+院落委员会+红色物业”为主体的基层治理模式,打造“红色物业+”党建品牌,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近年来,梅河口市织密组织网,构建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党员中心户5级组织链条,建立网格党支部304个、楼栋党小组517个,实现组织体系延伸到底。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下的“组织建设进网格、党员管理进网格、党建活动进网格”的基层治理模式,把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小区院落、楼栋延伸,网格党组织覆盖率达78.2%。
其中,“部门+网格”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开展了“双百双提”活动,在关键时刻,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积极下沉基层、充实一线工作力量;“群众+网格”凝聚了基层治理共建合力。以100个网格党群服务阵地群,搭建网格议事平台,建立了“三长一警多员”社区治理队伍,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全覆盖落实区域内居民走访、政策宣传、需求调查、问题调处等综合工作,实现了多线融合、统一调度、一网统筹,2021年梅河口市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10+N”便民服务体系给市民一个温暖的“家”
每天早晨,居民在网格党群服务站就能吃上热乎乎的便民简餐;白天,老年人在这里看书、读报、下棋……这里早已成为市民温馨的“家”。这是梅河口市新晋网红打卡地网格党群服务站的常见场景。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小细胞,小区治理面临新的挑战。服务小区居民,不仅要聚焦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难点、堵点问题,还要探访研究群众高频反映的民情、民意,特别是针对“一老一小”的各项困难。
梅河口市紧紧围绕居民的多样化需求,积极开展街道、社区便民服务提升工程,打造“10+N”便民服务体系,即开展政务便民服务、智慧医疗服务、物业监管服务、民意诉求征集服务、特殊群体日间照料服务、课后临时托管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市民食堂简餐服务、矛盾排查调解服务和法治文明建设服务等10项基础服务和N项特色服务。通过建强党群服务阵地,促进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截至目前,梅河口市在全市范围内共建立市民食堂早餐点19个、便民餐厅16个,实行统一配餐,为老年人就餐发放补贴,极大减少了居民就餐距离、消费压力。寒暑假期间,为100余个职工家庭子女提供15至20天的短期公益特长培训和全天托管服务。在网格党群服务站建设职工驿站33个,建立老党员工作室3个,组建志愿服务队78支,分类开展丰富多彩志愿服务,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邢昌玉 记者 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