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2022年12月21日,通化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邹秀芳在通化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总结了全年工作报告时表示,2022年,通化县人民法院审结涉企案件879件,执行到位金额1.5亿元。
据了解,通化县人民法院主动服务县域中心工作。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投入资金4万元,协调帮扶资金12万元,解决百姓生产生活困难。审结破坏环境资源类案件18件,促进生态修复、保护绿水青山。组建志愿团队入户摸底调查,引导文明交通、清除垃圾杂物,助力“全国文明城市”顺利复检。
通化县人民法院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搭建院企“连心桥”。审结涉企案件879件,执行到位金额1.5亿元。走访东宝药业、海科银行等重点企业,为涉企案件开启“绿色通道”,加大网上保全力度,打好司法服务“组合拳”。深入开展“法官护航企业”专项活动,建立判后回访机制,定期向企业发出“普法菜单”,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36次。强化“审慎善意”司法理念,对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轻微犯罪依法免责免罚,运用“活封活扣”措施,坚持“放水养鱼”“生道执行”,助力涉执企业纾困解难。
深化“党委领导+司法推动+各方参与”的诉源治理联动机制,深入开展“法官进网格”创建活动,构建辖区全覆盖的“神经系统”。精心培育9个“无讼村屯”,强化示范引领作用。英额布法庭带着国徽去审判,把庭审变成生动的法治课;果松法庭依托“微信网格群”有效化解陈年旧访,把矛盾紧紧吸附化解在网格;二密法庭创新“三到位、三衔接、三系统”工作模式,被最高法院评选“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典型案例。县法院以“淬炼工匠精神 赓续枫桥经验”为题在国家法官学院举办的全国中基层法院院长培训班上做经验介绍,与会人员反响热烈。
通化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更加亲民。构建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站服务”机制,疫情期间网上立案893件、云庭审341件、电子送达2637次。开通跨域立案、全域通办服务窗口,成立“司法释明”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上门立案、判后答疑,让诉讼服务更有温度。打造“网上立案+诉前调解+司法确认”便民服务新模式,为诉讼“瘦身”,为群众“减负”,让纠纷化解更有速度。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完善“好差评”制度,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让群众监督更有广度。(记者 孙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