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东辽县不断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通过精准施策,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创新机制,完善各项政策举措,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东辽县建立政企互动交流平台,组建由县政府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参与、民营企业高管加入、联络员在线的“东辽县政企互动微信交流群”,及时发布涉企政策信息,收集企业困难问题,涉及部门积极秒办、秒回应,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助企服务线上阵地,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多举措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加强窗口单位作风建设。为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强化窗口纪律作风,县营商环境办要求各窗口单位分管负责人、要强化各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纪律,提升服务质量,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要加强监督监管,强化大厅管理,不定期开展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同时,县营商环境办定期对各分厅进行巡查,开展日常监督,突出检查纪律松驰、作风散漫等违规违纪行为,切实提升窗口服务质效。
【资料图】
开展营商环境监督员培训。为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监督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推动东辽县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东辽县营商环境办于去年年底召开东辽县营商环境监督员培训会议,县营商环境办公室领导及工作人员、监督员20余人参会,为监督员今后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有效提升了监督员的监督能力和水平。
大力推动行政检查执法智能备案改革。县政数局多次组织全县行政检查执法部门召开“行政检查执法智能备案改革工作推进会”,制定了《东辽县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发放《行政执法备案操作手册》700余册、《致经营主体的一封信》2000余份。今年上半年,全县纳入执法备案改革的20家部门累计使用手机客户端开展了执法检查备案1484次,执法人员注册率、现场核验率、结果填报率均得到有效提升。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大幅度压缩。县政数局积极协调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成立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班”,多次组织召开“工程建设项目压缩审批时限推进会”,不断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全力压缩各环节审批时限,并编制了《东辽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流程图》《东辽县政务大厅高频行政审批服务手册》,目前工程建设项目平均审批时限已压缩至0.88个工作日。
政务服务便利度大为提升。为进一步提高便民服务质效,县政数局积极协调各部门加大力度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大厅,同时将更多事项纳入大厅综合受理窗口办理,最大程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目前,全县政务服务事项进厅提升到96%,进窗率提升到76.4%,均超过省标准。全县27个部门193项进厅业务实行“首席事务代表”负责制,181个事项实行“收件即受理”。各部门“告知承诺制”事项79项,容缺受理事项34项,减少审批材料34个。同时推动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向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延伸,乡镇综合窗口办理事项拓展到21项,乡镇月均办件量数倍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大幅提高。
创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为进一步拓宽政企交流渠道,为企业在政策、要素、审批等方面提供更加精准、优质、高效的服务,县政数局经充分调研,研究出台了“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为企业提供点对点的高质量服务。同时在“政企互动交流群”“营商环境监督员群”中及时发布这一机制信息,并协调乡镇和开发区共同宣传,提升企业知晓率。目前累计宣传企业900余家,已有51个企业“吹哨”,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税务等部门及时“接哨”报到,为企业解决股权变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各类问题50余项,办结率100%。
举办“政府开放日”暨营商环境监督员座谈活动。为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县政数局组织举办“政府开放日”暨营商环境监督员座谈活动。邀请营商环境监督员,围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和各行各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收集各类问题及意见建议14条,已全部协调解决。会上监督员以不记名划票方式对政府审批部门进行了反向测评,测评结果显示对项目审批部门满意度非常高。
在政务大厅设置金融服务窗口。为持续推进“进一扇门,办多件事”,县政府协调建设银行、吉林银行、农村信用社、工商银行、邮蓄银行、村镇银行等6家单位入驻政务大厅,为企业提供银行开户、融资、信贷政策方面咨询解答,以及领办代办等便利化金融服务,帮助有需求的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着力解决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
为进一步密切政企关系,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困难,满足企业需求,东辽县以企业问题为导向,协调全县各部门开展“走企连心”助企行动,收集企业相关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以解决企业问题困难、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为目标,最大范围内了解企业在办理审批服务、接受行政检查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升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截至目前,全县各部门累计走访企业200余户,累计收集问题60余条,办结率为100%。(夏晓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