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 >

汪清县天桥岭派出所立足“警地融合” 用“4S”服务播撒“光与暖”

发表时间:2023-08-24 15:32:58

字号:A-AA+


(相关资料图)

自党建引领“警地融合”工作开展以来,汪清县公安局天桥岭派出所积极顺应公安改革的时代步伐,结合实际特点,在近期工作任务中总结实践出一套“4S”工作法,不断深化理论成果转化,努力开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用警灯照亮“黑木耳”特色产业安全生产。木耳生产是汪清县天桥岭镇的传统优势产业,为确保木耳产业发展,民警围绕生产各个环节,在辖区全范围内开展了木耳菌房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排查辖区内的木耳菌房数量,木耳菌加工场所电器线路敷设及安全使用情况,加工木耳菌和取暖用火情况,存储锯末是否存在安全问题以及是否堵塞消防通道等情况。联合镇政府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邀请企业负责人,木耳生产大户参观,提升菌农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处置火灾应急能力。

用脚步拉近“警与民”鱼水关系升温。热闹非凡的大集市场,总能看到民警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中,为保障好买卖双方经营和市场治安及路面秩序,民、辅警几乎将家搬到了市场里,通过实践,创立“多迈腿、多张嘴、多动脑”的“三多”工作法,踏实沉稳的行事作风赢得了群众的声声赞誉。

用温情化解“小纠纷”法理兼顾百姓满意。“有话好好说,有理慢慢讲……”在天桥岭派出所所长办公室,一起因7、8人参与的参地租赁引发的矛盾纠纷调解正在进行。与以往不同的是,调解现场除了派出所民警、村干部外,还有负责调解此次矛盾纠纷的汪清县法院立案庭法官。在“警法联调”机制的作用下,矛盾双方达成协议,握手言和。天桥岭派出所立足“警地融合”要求,深入探索实践“五联”创建:治安联防、警企联动、矛盾联调、反诈联防、交通联管。其中“矛盾联调”做到“预防在调解前、调解在激化前”,积极联动村镇干部、村警等群体,“敲门式”开展邻里、婚姻、劳资等矛盾纠纷起底摸排,建立个性化调解模式与“法警合作”的形式,引入“能敲锤”盖棺定论和涉及物权、债务等更权威专业队伍,探索流动调解站与“网上法庭”,采取远程视频调解方式、网上开庭的方式,有效破解现实难题。

用执法提升“公信力”辖区安全社会稳定。天桥岭派出所始终将巡逻防控工作做为压降发案、沟通民意的重要一环,以“百日行动”巡防为契机,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摆在街面上,在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满意率上下功夫。立足“一村一警一连”创新推出“互动巡逻”警务新模式。巡防过程中,民警与村警、民兵、党员干部组成巡逻队,在做好接处警的基础上,加强重点发案区域内部巡逻防控,遇到群众立即亮明身份、说明来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通过走访当事人、受害人,深层次挖掘破案线索,天桥岭派出所以破案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交口称赞,有力的保卫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辖区百姓擎起一片平安和谐的天空。(汪清县委宣传部)


标签: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今日吉林 |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 最热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