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 >

为爱坚守战病魔——记通化市海龙精神病医院的“白衣天使”们

发表时间:2023-08-16 11:34:05

字号:A-AA+

梅河口市海龙精神病医院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海龙镇,成立于1969年。自建院以来,医院的白衣天使们对待患者像对待亲人一样,用辛勤的汗水和满腔的热忱抚慰着患者的心灵,用精湛的医术和专业的服务,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这里是患者之家

通化市海龙精神病医院是通化地区唯一一所公立精神病专科医院,始建于1969年10月,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保健、预防、诊断、康复于一体,以重症精神病救治、抑郁症诊疗、孤独症筛查、睡眠障碍矫治、心理健康体检、物质依赖戒断等知名医疗项目驰名。


(资料图)

据护理部主任王莹介绍,医院设置了神经内科专业(精神科、医学影像科);超声诊断专业;心电诊断专业;脑电及脑血流图专业。主要医疗设备有生物反馈治疗仪、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等较为先进的医疗设施,自建院以来,医院已经治疗无数患者,成为该领域佼佼者。

他甘当平凡的“大家长”

李凯红带给这个特殊的医院许多精彩的画面和美好的瞬间。2019年,李凯红到该院主持工作,一干就是5年。他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患者,在给予他们尊严的同时,在生活上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他经常和患者坐在一起唠家常,节假日带领医护人员同患者一起包饺子、演节目。一位老患者拉着他的手说:“李院长,冬天病房有点冷啊!”患者的一句话,让他心里一颤,他自责没有做的更好,动员各种力量,在当年完成了暖房子工程,冬天,病房温暖如春。

2020年冬天,梅河口救助站送来了一位“三无”患者,李凯红看见患者没穿棉衣而且双手和双脚满是冻疮已经溃烂,立刻安排人从外面买来了冻疮膏和凡士林,并从家中找来棉衣。为了让患者早日回到家人身边,他与工作人员多次到乡下打听患者家庭住址,终于见到患者的家属,家属拉着他的手激动的说:“李院长,我真的没想到还能再见到我的孩子,真是遇到好人了!”

在同事眼中,事业上,李凯红是带头人,凡事冲在前头;工作上,他是指路人,明确安排部署,确保程序运行标准化、规范化。因此,同事们视他为“主心骨”。

她们用爱心治“心病”

“要把患者当大孩子照顾,扛得住打、顶得住骂,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护士长宋英硕今年只有38岁,却在这里工作了22个年头的“老人”,可以说她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精神疾病的治疗康复事业。她说:“从事精神病专业的医护人员必须要有超乎常人想象的爱心、耐心、信心、责任心去对待每一位患者,用辛勤的汗水换来患者康复并获得患者、家属和社会的认可的背后,需要经历的各种酸甜苦辣是常人很难承受的。”她说,团队里像她一样坚守奉献的人很多,最长的护理人员曾经一干就是30年。“我们经历的种种你们真的无法想象,不管受到什么委屈,对待患者,我们都必须用爱心去接近、用真情去温暖、用平视的目光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打开心扉,抚慰他们的心灵,给他们带去希望和力量。”

在通化市海龙精神病医院,从护士长、护理员到护士,他们常说:护士就是病房里的战士,爱心就是武器,要同仇敌忾,和患者一起把心魔打败。要像哨卡的士兵一样坚守岗位,岗在人在,岗不离人,人不离岗,患者所到之处,皆在护士目光所及。除了完成治疗给药,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守护着患者的安康,只盼患者安然无恙。

王莹说,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病患,积极开展人性化护理,医院一直把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贯穿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早日康复的希望。医院非常重视医护人员的素质教育,通过业务学,医疗技术和护理水平都得到提升。为了指导出院患者的治疗,医生和护士定期电话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指导他们用药、生活和必要的交往等。认真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反馈,不断改进服务理念和方法,为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做了很好的铺垫;不断探索创新康复活动。在这里,有的是温暖的爱心和热情。

在通化市海龙精神病医院,夜以继日守护患者的是护士,他们用心用情用爱和患者沟通。由于长时间的相伴相处,护士对每一位患者都特别熟悉,对他们的音容笑貌、体貌特征、性情喜好都了如指掌。就连哪个患者睡觉爱打鼾、哪个患者能吃几两饭、哪个患者几天未大便,护士都十分清楚。数十年如一日,她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大爱,平凡中见伟大,奉献中见关爱,不断续写着精神疾病护理发展的新篇章。(左江 曹会 王莹)

标签: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吉报集团今日吉林网 |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 最热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