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历史上有6位“仁宗”,那么这6位仁兄都是谁?谁才是仁宗天花板? 滚动

发表时间:2023-06-18 14:00:38

字号:A-AA+

大德五年,公元1139年,按干支纪年法,是己未年,属羊。

这一年,是南宋高宗绍兴九年,金熙宗天眷二年,同时也是西夏大德五年。


(相关资料图)

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小三国时代,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也就是在这一年,西夏王朝的第四位皇帝,李乾顺去世了。

李乾顺的庙号,是崇,我们一般称为夏崇宗。

《诗经》中说: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唐代王维又有诗云: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崇,是尊重尊敬,关心爱戴的意思。

这么看来的话,虽然刘向的《谥法解》中没有崇字,但这无疑是一个上谥。

诚然,李乾顺是配得上这个谥号的。

咱老李同志是西夏历史上杰出的君王,兼职政治家和军事家,打破太后专权环境,扫除黑恶外戚势力,斡旋宋朝辽朝之间,更在南北宋交替之际巧妙发展,极大的扩张了西夏的疆域。

北宋灭了,宋徽宗的东京梦华一朝湮灭,辽朝灭了,天祚帝的草原豪情就此干涸,而这个在夹缝中生长出来的西夏,却顽强的生存到了现在。

李乾顺打开了西夏王朝在历史舞台上得全新篇章,把王朝的命运交到自己的儿子李仁孝的手上。

这个李仁孝,也就是夏仁宗。

朋友们,仁这个庙号,并不常见,中国历史上以仁为庙号的皇帝,只有不过六位。

北宋仁宗赵祯,关爱百姓,体恤臣僚,重视民生,性格不错,私德更好,唯一的缺点,就如《宋论》中所说:无定志。

什么叫无定志呢?意思就是说宋仁宗这皇帝哪儿哪儿都好,就是没理想没抱负,每天只会守着一亩三分地过他的太平日子。

不过想来,宋仁宗的理想也许并不是如何做好北宋的王,而只不过是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倒是十分合格的。

西辽仁宗耶律夷列,是辽朝灭亡之后出走中亚的耶律大石建立西辽后的第二位皇帝,同时也是耶律大石的儿子。

耶律夷列在位的时候,西辽的都城是在虎思斡耳朵,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楚河州托克马克境内的布拉纳城。

而当时的西辽都城,光内畿18岁以上成年男子的人口就足有84500户。

朋友们,是84500户,如果按照一户10口人来算的话,那么西辽都城的人口至少有84万。

这是什么概念,大唐王朝最为强盛之时,都城长安也不过一百多万人。

封建帝制时代,如大兴兵戈,将士战死,民夫累死,人口就会锐减。

如内外交困,百姓无法安居乐业,那么农民就变成了流民,流民无定所,更没有生育激情,所以人口基数也会减少。

再加上如有天灾人祸小冰河时期,更会造成赤地千里无人,有人就是饿殍的惨状。

而当时的虎思斡耳朵,人口稠密,热闹非凡,工商业发达,所以虽然史书上对耶律夷列没有太多记载,但从这个侧面,我们也大概可以知道,这哥们应该是个有为的好皇帝。

当年辽朝太祖耶律阿保机骑马狂奔一箭定上京之时是何等的潇洒豪迈,但纵是这样的一代帝王,大概也想不到,自己的子孙会将契丹人的王旗,插到那么遥远的地方。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名字有点长,但是不太妨碍这位仁兄的优秀。

元仁宗这位皇帝,他十分崇尚儒学,在位的时候更是大力进行汉化改革,颇有点当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挥斥方遒的意思,成就不高,但总体来说还算可以。

只可惜,元政权从建立之初就频繁的发生内乱,皇位几易,当年气吞山河的大哉乾元在铁木真和忽必烈的子孙手里,也只能逐渐黯淡。

做人不能做的太满,铁木真和忽必烈已经穷天人之际,已经达到了几乎是封建帝王的巅峰阶段,而他的子孙们,将会面临永远无法超越他们,甚至是在冥冥中被他们褫夺掉本来属于他们的能力和命运。

明仁宗朱高炽,人送外号“洪熙大胖”,虽然不过在位十个月,但好事儿却的的确确干了不少。

明仁宗执政开明,法律宽松,刑罚很轻,而且他这人还比较有胸襟,人很大度,当年他父亲成祖朱棣的皇位是造反得来的,所以朱棣对拥护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的那一票大臣们可以说是穷追猛打,一顿折磨,见天的给人家安排诏狱套餐,结果朱高炽一即位,他就把靖难遗孤都给赦免了。

并且,朱高炽时期基本上停止了对外的大规模用兵,就连下西洋活动都被叫停,皇帝主打的就是一个与民休息,与民更始,所以说这位皇帝的执政质量那是很能打的,他用十个月的时间,活出了其它皇帝可能十年都活不出的意义。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一般我们习称为嘉庆皇帝。

这个嘉庆,是个老实人。

每天上班就是肝工作,熬夜加班那是常有的事儿。

皇帝勤奋到什么程度,勤奋到了驾崩的前一天,还熬夜工作到后半夜三点多。

皇帝还曾经好几次普免天下钱粮,碰上什么天灾时疫,皇帝更是蠲免赋税,几年下来,百姓少交了两千一百多万两白银,四百多万石米,可以说是妥妥的仁政。

不过,嘉庆同志是那种典型的天赋不够,努力硬凑的类型。

皇帝努力,但是不懂创新,搞工作永远是遵循祖制,照章办事,皇帝勤奋,但是不思进取,不懂变通,更不懂得顺应时代,积极变化,所以嘉庆的勤劳和勤勉,其实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一种自欺欺人。

读史到此,不禁感叹,一个拼了命在证明自己并不平庸的帝王,却终其一生,都没能摆脱平庸的底色。

最后这位,就是咱们的夏仁宗李仁孝同志。

夏仁宗在位时期的一大特点,是注重西夏境内的法制建设。

从松潘高原走出来的党项人过惯了随着季节的变化和水流的方向所迁徙的生活。

他们自由奔放,无所拘束,这对李仁孝的封建统治那是很不利的。

今人可鉴前史,塞北三朝中辽金两朝因为没有那么特别庄重严肃的法律制度,所以内部斗争激烈,好几位皇帝都死于兵变和刺杀,这就是国不立法所带来的恶果。

李仁孝认为这样不行,他必须得给这个王朝立立规矩,所以他制定了一部叫做《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的法典。

朋友们,这个法典,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开进行刻板印刷的帝国法律文献,同时还是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来印刷的法典,可以说这本法典的问世,是西夏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法律有了,但制度还不完善,于是夏仁宗又很快全盘接受了中原王朝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引入西夏,那就打破了党项贵族的官位垄断,给了寒门学子们报效朝廷的机会,因此西夏的儒学教育和人才繁荣到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

之前写西夏历史的文章时候,有位粉丝曾经问我,西夏的疆域大概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因为作为割据政权,西夏的疆域并不固定,今天可能被南宋拿走一个州,明天也许被女真人偷走一个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夏仁宗在位期间,西夏的版图是最为广阔的。

那时节西夏的疆域包括了今天宁夏的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南部,以及青海东北部和新疆的一部分。

这个时候,无论是南宋,金朝还是西夏,都几乎处在一个和平发展,极少战争的状态里,这和夏仁宗一贯秉持的附金和宋的政策,自然也有莫大的关系。

贺兰山下,一个蓬勃发展,并且已经有了问鼎天下的气势的王朝,正在昂首挺进。

然而,仁宗性柔,他天生对武将不信任,所以一直侧重文治而荒废了军事力量的发展。

诚然,仁宗的治下是盛世,是巅峰,但问题是,似乎所有的巅峰一旦开始,那么接下来就只剩下坡路。

仁宗李仁孝在位五十五年,享年七十岁,他不仅是西夏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还是西夏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

巅峰过后佳境必下,极乐之欢不能长久。

作为中兴之主的夏仁宗李仁孝不能想到,在自己溘然长逝不过三十四年之后,这个曾经富庶繁荣,已经能和南宋和金朝掰手腕的帝国就会轰然倒塌,沦为历史的遗珠。

李仁孝崇尚儒家,那么在儒家看来,所谓王朝的命运,其实是一种人力所不能控制的东西。

但如果一个人拼尽全力,应该总还是能影响那么一点半点命运的轮盘。

因此,人们只需要做好自己能够做好的一切,不留遗憾,对于那些剩下的无可改变,不能挽回的事情,就只能接受,这叫什么,有一个很悲伤的词,这叫做知命。

谁能知命?其实谁也不愿意知命。

玄之又玄,迷之又迷,未来的事情谁也料想不到,金人也想不到自己会在蔡州饮恨,南宋也想不到自己会在崖山的海浪中覆亡。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夫期运虽由天授,但功业必因人而成。

这些历史上的仁宗们或许做不到雄才大略,克服自己的时代,但他们至少都贯彻了一句话:

欺人如欺天,无自欺也,负民即负我,何忍自之。

标签: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哔哩哔哩 |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 最热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