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派记者 于悦 夏侯凤超 发自上海
从嘉陵江畔到黄浦江滨,马英九的大陆之行来到最后一站上海。在这座有着“东方巴黎”“魔都”之称的城市,马英九一行触摸着老上海的记忆,了解新都市背后的管理规划,感受着古老历史与现代摩登碰撞出的火花。
(资料图)
参访四行仓库
感念先烈付出
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长沙南岳忠烈祠,到湖南受降仪式所在地、重庆张自忠烈士陵园,马英九的访陆之行都与抗战历史息息相关。“我们中国的抗战将日军主力牵制在东方战场,这是非常大的贡献。”在参观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时,马英九曾表示。到了上海,马英九一行来到了另一个抗战的纪念场所——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结束,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 四行仓库保卫战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粉碎了侵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言论。
6日下午,马英九一行来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时,上海下起了蒙蒙细雨。参观前,马英九仔细整理了领带,整理好了衣冠。在四行仓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墙弹孔墙。8个大炮弹孔和420个枪弹孔,让这面伤痕累累的墙体写满了厚重的历史。4月5日清明节,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弹孔墙前看到,市民自发摆上鲜花、食品等祭品,缅怀先烈,寄托哀思。6日下午,在四行仓库西墙下,马英九驻足观看当年日军留下的弹孔,神色肃穆。
“感念这些先烈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在接受采访时,随团学生表示。
感受老上海风情
文化魅力尽显
无论是南京夫子庙、长沙太平老街亦或是重庆弹子石老街等等,每到一处,马英九总会感受当地风情,领略当地文化。来到上海也如此。
在上海流传着一句话——“不到外滩,等于没来到上海,到外滩没来和平饭店,也等于没来到上海。”坐落在黄浦江畔的和平饭店,是老上海名副其实的“名片”,老上海的风情在这里得到了极致的体现。这同样也是一座见证了很多历史事件的建筑,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便是在和平饭店喊出的。
4月6日中午,马英九一行参访上海和平饭店,并与台商代表座谈,共进午餐,马英九还和台商击掌致意。值得一提的是,餐后,马英九一行还参看了该饭店老年爵士乐团的演出,聆听了著名的爵士乐队演奏。这是一个平均年龄超过75岁的爵士乐团,是上海最有名的爵士乐团之一。彼时,他们穿着笔挺的蓝色西服套装,戴着红色领结,手持各自乐器,神情淡定而又温文尔雅地完成了演奏。据报道,乐师演奏了脍炙人口的老歌《夜来香》和台湾民谣《望春风》,以及马英九喜欢听的《Country Road》等多支动听乐曲。
老上海的风景与情调,在这里得到充分表现。同样让马英九一行一饱耳福的,还有来沪首日的一场大型演出。5日的欢迎晚宴结束后,上海方面为马英九在上海音乐厅安排了一场大型演出,据了解,演出结束后,马英九激动登台同团员一一握手,并表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6日参访大陆的最后一夜,上海留给马英九的,是一场游轮上的风景。黄浦江两岸,外滩灯火通明,光雕秀绚丽上演——魔都的古老与繁华,在此刻碰撞出了火花。
“真的很壮观”
现场点赞城市管理规划
在马英九此次上海之行中,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参访用时不少。有“魔都”之称的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代表。通过参观洋山港区、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等地,马英九一行全方位地了解了这座“东方魔都”背后的魅力和活力。
4月5日,马英九一行抵达上海后,首站就来到了洋山港。洋山港是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也是全球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港口之一。马英九一行所参观的四期自动化码头,也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自动化码头。在这里,可以看到无人驾驶的全自动导引车在港区内穿梭往来,工作人员在百公里外就能进行远程装卸。
据上港集团董事长顾金山介绍,一般码头夜晚都是灯火通明的,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夜晚却是不亮灯的,但丝毫不影响码头的运作效率。
“真的很壮观!”在参访时,马英九连连称赞洋山港自动化码头的高度智能化运作模式。
除了智能港口,马英九一行紧接着还参观了智能化的城市管理模式。
超大型城市面临着城市治理的难题,浦东新区拥有上海五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四分之一的常住人口,在城市治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智能化上做出了表率。
在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马英九一行听取了“城市大脑”建设使用情况介绍,通过大屏幕直观了解浦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探索。
连日来的参访,让马英九一行对大陆的现代化发展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体验和认识。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马英九就曾说:“我参观了企业和许多地方,发现大陆在各方面发展都非常快,有些甚至我们可以说是梦想不到的,这非常好,将来双方还有很多可以合作的机会。”
推动两岸青年交流
“是我们这一代最迫切的任务”
从武汉到长沙,再到上海,两岸年轻人的交流是马英九此次大陆行的一个亮点。继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之后,4月6日上午,马英九带着随行的台湾学生来到复旦大学,与这里的学生进行了交流座谈。
图片来源
“推动两岸年轻人交流,是我们这一代最迫切的任务。”马英九在作引言时,回顾十多天来的大陆访问和在这几所大学的交流,表达了自己的感想。他还引用《乌衣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词,回忆了到访的五个城市。
马英九表示,两岸年轻朋友自然交流、融合,顺理成章。两岸同学都关心切身的问题,对中华文化在两岸的发展都很有兴趣。应推动两岸年轻人更密切交流,帮他们解决实际关切的问题。
对于这种“迫切”,学生们也深有同感。据报道,“我深切感受到,两岸青年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愿景。”复旦大学2019级本科生虎雪说,“两岸关系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希望新时代的两岸青年加深交流,基于血浓于水的感情,进一步融合在一起,一同为民族复兴奋斗。”
可以看出,每到一所大学,两岸年轻人之间都展现出了积极主动的交流态势,这也是马英九此次大陆行中最具活力的行程之一。尤其在复旦大学座谈会,两岸学生交错就坐,就中华文化传承,以及升学、就业、创业等话题,展开讨论分享体验,交流气氛更加热烈。会后马英九还与学生们击掌互动、合影留念。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希望两岸年轻人能够像复旦大学校名一样具有生气。”马英九说。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