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开屏新闻】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云南的一家民营企业发了张“英雄帖”,全国300多家同行就汇聚到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市碧城镇上,“一呼百应”,莫过于此。
(资料图片)
8月14日,2023年全国“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数控机床专场活动在云南禄丰产业园区举办。“融通对接”既是落实国家11部委给大中小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又是明确要构建“协同、高效、融合、顺畅”行业生态的必然要求。这一场“国字头”的行业专场活动,参会各方也都用切实举措让“融通”更通。更为重要的是,不少变化已经悄然到来,给当下机床行业大中小企业带来了一个启示,那就是: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协同、高效的融通
“链主”吆喝来了300多家同行
张芸慧 摄
一走进标准厂房的主会场,务实、高效、有活力的气氛扑面而来。
主会场两侧,参会的300多家企业展台依次排开。厂房尽头,“让中国机床赢得世界尊重”几个大字,是目标,更是动力。
2023年全国“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数控机床专场活动,由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主会场所在地,就是云南“数控机床”产业链“链主”企业云南锦润数控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锦润数控)。
凭借着自身在行业内的号召力,“链主”锦润数控“一吆喝”,全国各地300多家行业企业参与了此次对接会。能带设备的企业带着零部件和机床整机来到现场,不能带设备的企业带着“解决方案和服务”来参展,把一场融通对接会,办成了行业专业展销会。“几年前,哪家企业主办的活动,只会摆上自己企业的产品来销售。”云南禄丰产业园区副主任周建勋提到的这个变化,让这次对接会显得与众不同。
这是一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产业对接会。所有参会企业,都是主角。全国数控机床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相关负责人齐聚,共同探讨大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如何深入合作,助力构建数控机床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机制。
“融通”,也正是要通过不同协作,打通产业链条,形成强有力的产业发展格局。
拿着“链主”订单就可以申请银行贷款
张芸慧 摄
云南省工信厅和云南禄丰产业园区为这场活动提供了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所需的所有要素,那就是:“平台赋能”“金融赋能”“数字化赋能”和“人才赋能”。
其中,“金融赋能”是对接会上最大的“福利”。云南省工信厅企业服务体系处工作人员陈俊表示,大中小企业不仅可以通过自主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还可以拿着和锦润数控签订的合作订单来找银行贷款。
“银行看中的是锦润数控这家企业的实力,也愿意给它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上的企业进行贷款。”陈俊表示,这在之前的融通对接会上是做不到的,“金融赋能”真的成了“金融活水”。
“链主”的号召力加上政府部门的政策赋能,释放出的叠加效应,体现着“融通”中协同、高效的内涵,也让云南这场活动有可能成为全国31场“百场万企”活动中规模最大、要素最为齐全的一场。
而打破常规的背后,凸显着这一次的中小企业融通对接会,区别于以往政府为主导的展会模式,而是强调以行业发展和需求为主导,才能让政策直抵企业,让需求精准对接。
融合、顺畅的融通
“小巨人”拉动了一整条产业链
“全国的‘百场万企’活动最有意思的点,就是活动主办地都放在了产业链‘链主’企业所在地来举办。”在陈俊看来,活动的意义也在于,让同行业企业都看看,“链主”企业都是怎么做生意的?
锦润数控是我省首批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营产品之一是炮塔式摇臂铣床,该系列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80%,同时出口到美国、巴西等国家。
在云南禄丰产业园区里,围绕它一家企业,已引进配套上下游企业达42家。生铁、废钢进入园区,出园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打破了此前零部件向外采购面临的“卡脖子”壁垒以及采购时效上的掣肘,实现产品质量和生产速度双提升。
不仅如此,配套产业链也为链条上的企业提质增效。此前,东莞丰堡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要从锦润数控采购铸件发到广东,在广东组装好整机后发往浙江、江苏和国外等地。搬入园区紧挨锦润数控后,整机可以从云南工厂组装好直接发货,一年各种环节下来,可以节约超过600万元。
在云南省的制造业中,200亿元产值规模的数控机床产业链条所占份额不大,但是却“小而精、小而全”,做出了特色和差异化,特别是在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的当下,有示范意义。
“我们还想延链壮链。”周建勋想通过融通对接会,加速产业链的融合。对接会上,云南禄丰产业园区与合作各方举行集中签约仪式,共签订入园企业24户,总投资额达25.2亿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份、销售协议34份,签约金额达3.6亿元。签约领域涵盖数控机床销售、智能机械制造、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装置制造技术服务等方面,同时也包含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进出口贸易等领域的合作。
“链主”的生意经影响着行业生态
从对接会上看,行业发展蓬勃,链条咬合也更为紧密,但是,当把“中国机床”置身于全球领域来看,“要赢得世界尊重”并不容易。
“国内数控机床有三个特点:低档机床产品自给自足、中档产品受到严重挤压、高端产品受制于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一针见血。在他看来,机床领域早已经不是“只要把产品做出来了就有市场”的时代。虽然中国的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同行业的高端产品相比,在高速、精密、可靠性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不仅要卖产品,更是要卖系统、卖解决方案、卖机床服务,这个思维的转化,就是数字化转型的要求。”谭建荣院士说。
如今在机床领域上,中国已从下游攻破到中上游水平,作为“工业母机”,数控机床的“国产突围”中,必须要实现自主创新。作为业内的一员,宝腾智能润滑技术(东莞)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易楚雄认为,组建科研团队和实验室,掌握一手数据才可以在“内卷”中赢得市场占有率。而东莞丰堡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俊认为,行业内卷并不是坏事,可是要“卷”到刀刃上。只有抱团发展将“内卷”用在研发投入和产品质量提升上,“中国机床”才能实现技术突破。
锦润数控用一个小细节,重新定义着“抱团发展”:那就是开放、共享,才能实现共赢。在融通对接会的活动手册上,公布着300多家参会企业老板的联系电话,这一本手册,可以说是数控机床行业的“全产业链渠道手册”。云南锦润数控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拯华说,这本手册是商业和客户资源,“花几十万都买不到。”但在融通大会上,人手一册。
开放的心态也影响着行业生态。传统制造业“一家独大”的模式在此次融通对接会上发生了悄然的改变,在行业企业家心中,他们越来越认同,共进退、同发展,也用实际行动宣告着“中国机床”合作才能共赢。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闵楠 文 图片除署名外由禄丰市委宣传部提供
一审 曹婕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罗秋旭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曹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