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巴陵石化消息,巴陵石化己内酰胺搬迁项目 已进入生产准备的关键时刻,截至8月6日,己内酰胺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总体进度完成99.72%,现场参建人员3500余人,58个主装置有56套实现中间交接,进入生产准备阶段,物料输送和储运动力以及公用工程等20多套装置在试运行。
(资料图)
8月4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工程部在巴陵石化组织召开己内酰胺搬迁升级项目第一批投产装置投料条件专项检查总结讲评会,要求巴陵石化和各参建单位坚定信心,明确目标,按照检查组意见建议组织整改,抓好尾项收尾、生产准备等工作,确保聚合、己内酰胺、氨肟化、双氧水、硫酸等第一批(5套)投产装置具备投料条件,确保首批投产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项目
根据湖南生态环境厅公示的环评文件,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项目新建60万吨/年己内酰胺。主要包括空分、煤气化、双氧水、环己酮、氨肟化、己内酰胺、聚酰胺和硫酸装置。
己内酰胺生产装置集中布置在厂区中部,分为A线和B线。A 线与B线平行布置。
工艺 技术与设备配置如下 :
空分:空分装置规模为90000m3/h氧气。A线建设。
煤制氢:规模192000m3/h(CO+H2)。采用水煤浆制气,配套生产氨合成气和氢气,送往下游产业。A线建设。
合成氨:以煤制氢装置氮和氢气为原料,年产33.3万吨液氨。A线建设。
双氧水:采用“浆态床钯触媒蒽醌法”工艺。A线建设年产12万吨双氧水。B线双氧水装置规模、工艺等与A线相同。合计24万吨/年。
硫磺制酸:采用“两转两吸”工艺,年产104.5%硫酸66万吨。A线建设。
己内酰胺:以苯、氢气、双氧水、氨等为原料,经酯化法环己酮、氨販化(含重排)、硫铵回收、己内酰胺纯化等工序合成己内酰胺。A线建设年产30万吨己内酰胺。B线己内酰胺规模、工艺等与A线基本相同。新增氧化法环己酮装置,将A线需外购的环己酮通过自产解决。合计60万吨/年。
聚酰胺:以己内酰胺为原料,年产15万吨聚己内酰胺。A线建设。
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总投资达139.5亿元,建设60万吨/年己内酰胺产业链,范围包括从煤制氢到聚酰胺全产业链,建设的工艺装置中,环己酮、双氧水等均采用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新技术。该项目已被总部纳入2020年重点项目管理,还被列入湖南省重点项目和“五个100”重大产业项目。
巴陵石化
巴陵石化全称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作为中国石化下辖的子公司,集油、化、纤、肥于一体的大型石化联合企业,巴陵石化目前是国内最大SBS、环氧树脂、己内酰胺和商品环己酮生产企业,年生产总量400万吨。
2006年3月,巴陵石化采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工艺技术,建成国内首套万吨级SEBS工业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2012年9月,再建年产6万吨热塑性橡胶(SIS、SEBS)装置,包括年产2万吨SEBS装置和年产4万吨SIS装置。该技术先后荣获2009年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产品获评“国家重点新产品”!
己内酰胺(CPL)
己内酰胺(CP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尼龙6纤维和尼龙6工程塑料等,在化纤、纺织、汽车、电子电器、包装、机械、运动休闲及日用品等方面应用广泛。此外,己内酰胺还可以生产人造革、聚酰胺纤维及L-赖氨酸等下游产品以及用作医药的原料。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国,产能份额约占全球总产能的52%。中国己内酰胺产能呈稳步增长态势,鲁西20万吨/年、永荣20万吨/年、巴陵恒逸10万吨/年等多套装置的陆续投产,中国己内酰胺生产能力在2019年底达到约400万吨/年。中国尼龙6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己内酰胺需求的大幅增加,2019年中国己内酰胺需求预计约350万吨,约占全球消费总量的50%。
中国己内酰胺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中地区,供应地区差异化明显。中国己内酰胺产业呈现了投资日益多元化,随着石油化工、煤化工和化纤企业的加入,形成了国企、合资、外资和民企同台竞争的局面。中国己内酰胺生产企业大多配套了原料和下游尼龙6生产装置,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原料来源和下游产业链发展。
己内酰胺 工业化生产已经有多重工艺路线,根据使用原料不同可以分为甲苯法、苯酚法、苯法三种,其中又以苯法工艺路线占据主导。
(1)甲苯法,意大利SNIA公司专利技术,优点是原料甲苯丰富,工艺过程步骤少,缺点是原料消耗比较高,副产物硫铵比较多,产品后期精制比较复杂。
(2)苯酚法,世界上早期己内酰胺装置都是采用苯酚法,改路线原料消耗低,产品质量好,安全性能高,但因原料苯酚价格较高,生产成本较高等原因被苯法工艺路线所替代。
(3)苯法,改路线包括环己酮制备、环己酮肟制备、己内酰胺制备等三个主要工艺过程,由于苯的来源丰富,价格较低,该路线已经占据了己内酰胺的主导地位。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己内酰胺工业化生产,采用的国内自有技术比较落后,生产装置规模较小。1994年和1999年分别引入了荷兰帝斯曼公司和意大利SNIA公司的技术,中国己内酰胺行业发展步入正轨。此后,随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己酮氨肟化生产技术,中国己内酰胺产业快速发展。
信息来源| 巴陵石化、经燕化工平台、烯烃及高端下游
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留言,谢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