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多国暂停大米出口,全球价格冲击11年最高点,对我国有何影响?

发表时间:2023-08-05 17:39:28

字号:A-AA+

前言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各国纷纷采取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导致国际市场上的恐慌和囤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粮食供需与价格稳定对我们意义重大。


(资料图)

但是,我们真的会面临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吗? 中国的粮食供应是否能够自给自足?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粮食价格波动?这些疑问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饭碗牢固 事关全民福祉

当地时间7月29日,俄罗斯政府宣布继续限制大米及碎米出口,以保障国内市场稳定。此前印度、阿联酋等国也逐一采取了措施。全球大米主要产区和出口国受极端天气影响,产量大幅下降。进入7月以来,泰国和越南的大米出口价已升至2021年以来最高,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大米价格冲击到11年来最高点。

“这意味着全球将有很多地方的人无法负担得起粮食。”国际经济专家分析说。根据经济学理论,全球少10%的粮食,不是价格上涨10%,而是涨到10%的穷人买不起而饿死。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粮食安全形势。印度、非洲等国家存在大量长期营养不良的贫困人口,这次全球粮价上涨对他们生存构成重大威胁。

据2021年全球饥饿指数,印度101个发展中国家排名倒数,2亿人长期处于吃不饱状态。尽管本国粮食紧张,印度多年来仍大量出口粮食换取外汇,被称为“饥饿出口”。如今印度不得不禁止大米出口,可见全球粮食危机已经相当严重。

中国对此采取的措施

发展中国家为保国内粮食安全纷纷采取出口管制措施,导致全球大米价格飙升。但中国人无需恐慌,因为党和政府早已为我们端稳了“中国饭碗”。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早已采取系统性举措,确保14亿人的粮食安全。2020年,中国进一步加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之前种林的地块再次改为耕地等举措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但这些举措的目的都是为了守护18亿亩耕地红线。“退林还耕”是纠正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行为,“水稻上山”则是在部分山区推广新的旱育杂交稻,这些举措都是经过科学论证的。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19年丰收,生产的粮食与我国的人口百分比为100%,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出国际粮食安全线,全国标准粮仓容量近7亿吨,将储备粮食的粮仓优化,仓储条件达到较高水平。各类企业每年收购8000亿斤粮食,有力保障了农民利益。

中国不仅能自给自足,还是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国。我国米田面积占世界一半以上,出口额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过去几年,中国还向东南亚和非洲粮食紧张国家提供了大量粮食援助。面对全球粮食危机,中国力所能及继续对外提供粮食援助,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这要感谢党和政府多年来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江苏一个种粮大户说,他表示种粮政策越来越优惠,种子、化肥、农药供应越来越便利,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他计划再扩大几十亩粮田,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除了他,还有各地农民也是如此,要是这样的话,中国粮食未来不用再愁了。

粮食事关全民福祉。中国有14亿人口,解决好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我们要坚决捍卫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断巩固粮食生产基础,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政府的殷殷嘱托,让广大人民吃得更放心、吃得更安心!

结语

在这个非同寻常的时期,我们应珍惜现有资源,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国家应增加贸易往来,改善农业技术。普通民众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适当储备也无妨。但是,我们也应谨记,粮食安全是国计民生的基石。

一些国家限制大米出口可能对我国带来多方面影响,我们必须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发展农业和创新来保障粮食供给。

尽管目前我国粮食产量足以自给,但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

我们该如何在保障供给的同时,避免过度囤积和浪费?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思考。对于这个消息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积极留言!

标签: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雨果说财 |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 最热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