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青岛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科学智库理事长隋映辉教授、副理事长封红雨应邀访问青岛纺织谷,就战略合作、创新基地建设以及“三个服务”等专题进行座谈交流。
在青岛纺织博物馆馆长王雷、纺织谷市场运作部副部长彭晓玮等陪同下,隋映辉教授一行首先参观了纺织博物馆。发端于1902年的青岛城市纺织业,是青岛的“母亲工业”,曾为青岛赢得“上青天”的美誉,是青岛的城市品牌,也是曾经的城市骄傲所在。
王雷逐一介绍了博物馆馆藏的青岛纺织工业历史演变的文献资料、实物及工业遗存图片。这些实物、资料与图片,记录了青岛纺织业百年兴衰变迁史,承载青岛纺织工业发展的深刻“印记”。
【资料图】
在纺织谷多元化的文创园区,纺织谷市场运作部副部长彭晓玮介绍了纺织谷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情况。纺织谷从以前的国棉五厂,如今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园,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创路径探索与政策激励,被认定为“国家工业遗产”地,青岛的地标性建筑,被称为青岛的“798”艺术基地。
隋映辉教授对纺织谷集合历史、文化、非遗、创新创业等为一体的转型探索及多元化文化创意实践表示赞赏。他说,总结国内外传统产业转型经验,一城一地产业转型成功,路径正确,则柳暗花明、峰回路转;路径误区,则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他介绍,国内外传统产业有多种转型路径,其中典型路径是纺织产业转型,如上世纪30年代左右,丰田汽车的母公司出让纺织专利,转而进军汽车业;另一个就是浙江、江苏、广东等就地转型升级。这些省市没有放弃纺织业,而是加大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如近年来,浙江省对纺织产业越来越重视。作为纺织大省,浙江现代纺织产业规模庞大,居全国首位,化纤产量占全国近一半,印染布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纺织产业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2021年双双突破万亿元,其中纺织服装出口额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在每年百强企业榜单中,约1/10左右的企业都来自纺织服装行业或涉纺企业。
隋映辉教授说,三重压力下的产业转型,以及江浙产业升级的成功实践,给了我们重要的启发,即新旧动能转换不能一刀切,传统产业不能一窝端,传统产业这样一个巨大市场不能丢。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传统产业,完全可成为新型支柱性产业,仍然可以为科技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新动能。
双方还就纺织谷加盟青岛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青创委基地、文创专委会,以及多层次战略合作与对接,组织不定期的创新创业沙龙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商。
相关链接:青岛纺织谷
纺织谷是在国家行业协会和青岛市、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由青岛纺联控股集团发起,联合社会资本共同打造的引领城市更新和传统纺织产业就地转型升级的示范项目,于2014年12月开园。
园区拥有4万余平方米的百年德式包豪斯建筑群以及体现早期青岛工业化进程和城市记忆的大量珍贵纺织工业遗存,于2018年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工业遗产”。
多年来,纺织谷秉承“百年经典、演绎 时尚”的品牌文化理念,基于“科技、时尚、绿色”纺织产业新发展定位,以时尚设计和品牌孵化为抓手,通过搭建现代纺织服装产业生态,吸引集聚相关企业300余家,集聚包括中国金顶设计师、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在内的各类创意设计师500余名,入驻纺织服装等上下游企业(机构)300余家; 集聚金顶设计师等创意设计人才500余人; 文化、科技、金融、商务等产业赋能平台。年举办时尚发布、商贸会展、时尚节庆、品牌 营销等高端主题活动30余场次,孵化原创品牌20余个,成为国家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区和引领现代都市生活的城市“时尚产业秀场”
通过近10年的不懈探索和努力,纺织谷累计荣获“国家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工业遗产”、“中国纺织‘上青天’文化传播基地”、“中国纺织服装人才交流培训基地”、“全国纺织干部研学培训基地”、“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青岛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认定几十项;以纺织谷为中心形成的“纺织谷板块”,在新时期推动城市更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时尚创意产业新高地、培育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新优势等方面的潜力,正在被政府、业界和社会所广泛认可。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晓峰 报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