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新城市志|捍卫“工业第一城”,上海制造业未来怎么干?_焦点热议

发表时间:2023-06-17 13:29:37

字号:A-AA+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谁能打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张牌,谁就能够在产业发展上占据先机。日前,《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

根据计划,到2025年,上海“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长5%,制造业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功能地位显著增强。

其具体目标之一,是高端制造引领功能大幅提升。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5%,工业劳动生产率超过50万元/人,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达1.8万亿元。


【资料图】

这些数字,勾勒出上海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雄心,也意味着国内主要工业重镇的竞争,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上海制造业的顶梁柱有哪些?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制造业可以说一直是上海的门面担当。有一种说法颇能反映“上海制造”的实力:随着国产大飞机C919的横空出世,上海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少有的既能造大飞机,又能造汽车、轮船、火箭的城市。

比如,6月15日,长征二号丁遥八十八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刷新了中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而长征二号丁遥八十八运载火箭,正系“上海造”。

上海制造业的顶梁柱,到底有哪些呢?这次行动计划也可以说就是上海制造业“家底”的一次盘点。

排在最前列的是先导产业——制订新一轮三大先导产业发展方案,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这三大先导产业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2022年,它们的总规模已超1.4万亿元。

顾名思义,所谓先导产业,就是具有一定引导性、前瞻性的产业或产业集群。因此,创新自然是关键。计划提出,要加快集成电路关键环节研发攻关,建设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产医融合创新基地,瞄准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构建通用大模型,建设国际算法创新基地等,都无不强调了创新。

上海作为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在科创平台、科教资源、科研人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优势。这是发展先导产业,以及相对其他头部工业城市的突出优势所在。

先导产业之外,规划还提出要巩固提升重点优势产业,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前者包括: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后者为: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

此外,还要在民用航空、高端船舶、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积极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大飞机、航空发动机、LNG船、大型邮轮等产业加快发展,建设全球动力之城。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可以发现,这些产业在上海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清单中基本都能找到身影,由此也反映出,上海制造业布局与国家战略的高度契合。

对于新赛道和未来产业,计划明确,发展区块链、Web3.0等数字新经济,推动元宇宙重大应用,布局碳捕集利用、“氨-氢”、高效储能等绿色低碳领域,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虚拟显示等终端品牌……

就在最近,《上海市“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明确到2025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元宇宙”创新集群,保障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既有固有优势产业,也有新潮的未来产业;既有硬科技,也有软科技。不难看出,上海制造业的门类是非常齐全的,并且“能打”的重点产业很多。

特斯拉标注上海制造业发展优势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该是近年来上海受到关注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一个重要原因是,2018年中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上海。此项目,不仅为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了鲶鱼效应,也将上海送上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第一城的宝座。

上海临港特斯拉超级工厂。视觉中国 资料图

2021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1600亿元,其中特斯拉上海工厂就贡献了超过1500亿元。虽然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上海,但上海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的优势,还是被长期看好。

就在这个月初,到访上海的马斯克明确,希望持续深化与上海的各领域合作,更好服务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特斯拉在上海就宣布加码投资,将在沪新建储能超级工厂。这座布局“未来赛道”的工厂计划于2023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将有望再造下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此外,还有消息称,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将从目前的125万辆提高到175万辆。

特斯拉在上海的持续加码,其实也为上海制造业发展优势提供了注脚。比如,上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更有机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4月出台的《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措施》中也明确提出,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向集约用地的鼓励类外商投资工业项目优先供应土地;鼓励外资充分发挥资本和技术优势,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以及新赛道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大投资。

外资的青睐度往往也是一个地方国际化营商水平的最好证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落户,就曾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的行业纪录和“上海速度”。现在,特斯拉继续加仓上海,也意味着上海的营商环境持续获得认可。这对于更多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上海在“工业第一城”竞争中的优势

当然,对上海来说,近年来在制造业的发展上,也确实面临一些强劲对手的挑战。

比如,2022年就有两个具有标志性的变化值得注意。一是,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被西安反超,错失新能源汽车产能第一城的桂冠;二是,上海工业增加值被深圳反超,“工业第一城”的地位再度遭遇威胁。

上述背景下,这次上海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也不可避免地再次引发外界讨论——上海能够守住中国“工业第一城”的地位吗?

一般来说,衡量一座城市的工业实力,通常有三个指标。 一是工业总产值;二是工业增加值;三是工业营收。综合来看,上海、深圳、苏州,在工业发展方面属于绝对的第一梯队城市。

以2022年为例,国内工业总产值前三名的城市为:深圳、苏州、上海,均突破4万亿;规上工业营收前三甲为:深圳、上海、苏州,同样均突破4万亿;工业增加值前三名为:深圳、上海、苏州,均突破1万亿。

仅从这三个指标来看,近年来上海“工业第一城”的地位,确实受到深圳的明显挑战。当然,2022年上海工业增加值被深圳超过,与疫情这一特殊因素有一定关系。今年能否重新追上来,值得期待。

相比较来看,上海较之于深圳和苏州,在制造业上还有几个优势是比较突出的。

比如,上海是老牌工业城市,制造业门类齐全,尤其是在高端装备制造及“大国重器”方面,有着深厚基础。

同时,相比深圳、苏州,上海是典型的门户城市,城市功能、发展要素保障等都更丰富。它既是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又是国际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在发展制造业上具有全产业链、全要素优势。

举个例子。此次规划就专门提到,培育壮大专业服务机构,放大进口博览会、工业博览会等平台溢出效应,发挥各类专业平台功能,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共进。这种配套服务保障和高端平台支撑,是很多城市都没法比拟的。

就发展空间来看,上海制造业也还有更大的挖潜余地。以2022年为例,在目前工业“三杰”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深圳为35.1%,苏州更是超过40%,上海则不到24%。为此,上海明确提出到2025年,将这一指标提高到25%以上。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上海累计推进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招商签约超700个、总投资超7000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超400个、总投资超4500亿元。

当然,深圳、苏州在发展制造业上,也都有各自的比较优势。未来,上海与它们围绕“工业第一城”的竞争,必须持续进行。在很大程度上说,这种相互竞争、不甘落后的状态,也是中国城市活力、经济发展动力的一种体现。中国经济的“大海”,也容得下各领风骚的上海、深圳、苏州。

海报设计:周寰

标签: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澎湃新闻 |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 最热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