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纵观一季度各城市的进出口情况,前30强里,传统外贸强市的位次变化不大,武汉等城市暂时掉队。深圳和北京之外,绍兴、福州、长沙均以本地优势产业的爆发,位列一季度出口额增幅前五。
工业三巨头深圳、上海、苏州位居出口额前三,但只有深圳出口呈较大涨幅,上海出口微跌,苏州出口下跌10%以上,情势并不乐观。深圳今年以来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无人机、手机等产业均是出口主力,赶上风口,数值可观。
宁波和东莞的数值接近,一季度胜出、排名第四的宁波可能被东莞在二季度实现反超。珠三角城市群的进出口均有上佳表现,只是广州的数值意外落在了深圳、东莞和佛山后面,出口跌幅也最大。
长三角城市群在进出口上延续强势表现,传统的上海、苏州、宁波等外贸强市之外,金华和杭州也位列前十。其他的江浙城市各有胜场,3月份纺织爆单的绍兴一举逆转拿下高达24.8%的出口增幅。
内陆城市里,北京、成都、重庆、郑州、西安、长沙都有较好的进出口数值,未进前30强的武汉亟待在此后有所改观。
2022年以来,全球经济放缓,部分国家出现通胀,全球能源和食品价格起伏,供应链面临的压力显著增加,各个领域的企业面临严重的金融紧缩,好消息是多个经济体的消费者支出已经逐渐恢复强劲,推动缓慢但稳定的回归,劳动力市场保持弹性并继续改善,2023年,有望恢复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增长,与之对应的是,中国外贸企业在一季度先抑后扬,但如要想延续较好表现,还需精准施策。
接下来,持续高企的价格水平、地缘问题的不确定性、利率上升和供应链中断仍将继续给各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新的压力,有意愿在外贸领域继续取得佳绩的各省和城市需要注意并切实应对的是,随着高端制造业的增加,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各个城市应着力使自身的优势产业更好顺应市场趋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