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商业协会和机构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德国公司更加希望在中国开展生产,而不是在德国生产然后出口到中国来服务中国市场。分析报告称,尽管中国对德国很重要,但德国并不完全依赖中国。然而德国约有140万个工作岗位依赖对中国的出口。
一项研究表明,未来几年中国对德国出口的重要性将会下降。德国公司越来越多地通过在中国投资建厂来服务中国市场。这可能会对德国的就业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德国工业联合会(BDI) 等机构的研究表明,与中国的“系统性竞争”日益加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德国政界和商界都在争论新的中国战略。联邦经济部长哈贝克(绿党)希望德国避免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例如在原材料方面。
对华直接投资不会构成依赖
BDI早在2019 年就对中国重新定位。当时一份政策性文件已经提及了自由、开放和社会性的市场经济模式与中国国有经济之间的“系统性竞争”。当前贝塔斯曼基金会、德国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研究所和 BDI共同进行的一项新的研究更加强化了系统竞争”。
过去十年中,中国成为德国公司的投资和生产基地,对德国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根据这项最新研究,在中国直接投资不会对德国的国民经济构成依赖。2020年德国近7%的海外直接投资流向了中国。然而相比欧盟和英国的直接投资34% ,美国的 27%,中国作为德国企业投资目的地的重要性仍然较低。
德国企业2017年至2021年间在华投资有7-110亿欧元的利润回流到德国。相比在欧盟的投资,中国在德国经济中继续扮演着从属角色。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来自中国的利润回流并没有造成任何严重的依赖性。
在华德企的框架条件已经改变
中国仍然是德国企业的重要投资地。然而在当今的中国政策下,德国企业的框架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正在追求到2049年成为世界领先的工业和科技国家的长期目标。“为此,中国将减少对外国技术,尤其是西方技术的依赖。反过来,全球经济要更加依赖中国技术和中国销售市场。”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针对性在海外收购,中国公司创造更多自己的技术。以及外国公司更多在中国生产、研发。这将需要通过刺激、规定和压力的综合影响才能实现。
对在中国有相关业务的三十几家德国大公司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企业希望到 2030年用本地生产取代从德国出口,应将中国更多用作研究地点,然后出口到其他国家。
135万个岗位受到中国出口的影响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是德国在欧洲以外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然而,尽管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价值同比增长了34%至1910亿欧元,但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价值仅增长约3% 至1068亿欧元。 这导致了创纪录的843 亿欧元贸易逆差。 2022年德国的大部分出口都流向了美国,其次是法国和荷兰,然后才是中国。2023年,德国对华贸易的发展还是呈现疲软状态。
中国对德国出口增长的重要性可能会继续降低。 而德国对中国出口对德国有极其积极的影响,可以为德国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 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的分析,2018年德国约 2.7%的总附加值和2.4%的就业取决于对中国的出口。现在这一比例可能是3%左右。按照全德4500 万就业人口计算,这相当于约135万个工作岗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