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生态保护与食品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廖小军教授—我国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理论体系构建——新思考

发表时间:2023-04-14 20:27:21

字号:A-AA+

报告标题:

我国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理论体系构建——新思考

“大食物观”背景下,实现食物的“开源”与“节流”是农产品或食品供给的根本保障,一方面积极拓展农产品或食品的生产方式,争取生产更多的食物;另一方面主动减少农产品或食品的采后损失,降低食物的损耗浪费。合理、高效的农产品或食品加工方式是保障食物减损的重要路径,分为最少化加工、适度加工、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满足农产品的加工特性和食品的消费需求。非热加工技术作为最少化加工方式的共性关键技术,符合农产品或食品产业的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方向。报告回顾了我国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的发展历史与过程,并结合该技术研究深度、广度以及热度的持续增加,重新梳理了目前我国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以及产业化应用现状,分析了该技术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与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其研究的基础内容与发展方向,进一步试图构建我国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的理论体系。


(资料图)

专家介绍

廖小军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院长

廖小军,二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研究方向为果蔬非热加工。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神农领军英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等,兼任农业农村部果蔬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食品非热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以及全国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一、二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蔬菜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岗位专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非热加工技术分会理事长、国际食品工程学会执委等。担任Food Engineering Review、Innovative Food Sciences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Future Food和农业工程学报等刊物编委。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突出贡献奖和创新奖。国家“十一五”攻关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以及农业行业公益性专项等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3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5 件;牵头制订我国第一个食品超高压技术的国家标准以及10项果蔬汁相关的行业标准;发表SCI收录论文279 篇,谷歌H指数56,2014—2022年连续9 年被爱思唯尔评为“农业与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中国高被引用学者”,两篇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带领团队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并荣获“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已发布专家报告

编辑:袁艺;责编:张睿梅

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并形成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食品生产的可持续性,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将与北方民族大学、皖西学院、宿州学院、滁州学院于 2023年5月13-14日在中国宁夏银川 共同举办“ 生态保护与食品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本届研讨会将围绕新资源食品挖掘、动植物、微生物可替代蛋白、食用菌等食物资源的开发现状、重要创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开展研讨,探讨未来食品发展方向,通过展示我国生态保护与食品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搭建科研单位与企业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共同促进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快速踏入新里程。

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ISSN: 2958-4124, e-ISSN : 2958-3780)是一本国际同行评议、开放获取的期刊,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编辑团队运营,属于食品科学与技术学科,旨在报道动物源食品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涉及肉、水产、乳、蛋、动物内脏、食用昆虫等原料,研究内容包括食物原料品质、加工特性,营养成分、活性物质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产品风味及感官特性,加工或烹饪中有害物质的控制,产品保鲜、贮藏与包装,微生物及发酵,非法药物残留及食品安全检测,真实性鉴别,细胞培育肉,法规标准等。

投稿网址:

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2958-4124

标签: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食品科学杂志 |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 最热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