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农财宝典》、旺海饲料联合发布
【资料图】
文 | 农财宝典-生鱼通记者 郑燕云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生鱼行业,从河东到河西,只用了一年。
在2022年上半年火热高价投苗的生鱼养殖户,也许从未想到今年同期的成品鱼市场会如此惨淡:广东产区塘头价从年前的“9”字头跌到了现在“5”字头,一斤鱼亏本1.5-2元,或以上!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病害增多、排卵减重、饲料质量的不稳定性、饲料价格等各种因素,也将进一步推高养殖成本,曾经风光无限的“发财鱼”,如今已经陷入泥潭之中,让许多养殖户无法抽身。
曾经的“发财鱼”
如今的“赔钱货”
在生鱼养殖史上,每年清明节都是养殖户对行情寄予厚望的一个节点。 在经历了2015年下半年的"毒黑鱼"事件后,生鱼行情陷入了持续低迷中,不少养户只好无奈地将养殖周期拉长到了2年、3年,乃至4年或以上……有人因为这一波危机而彻底“洗脚上岸”,并且负债累累。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7年清明节,广东产区生鱼率先出现了微涨势头,涨幅先是0.05元/斤、之后是0.1元/斤……尽管涨幅和今时今日不可同日而语,但还是成功地引起了养殖端的骚动,最终让养殖户最终走上发财的“康庄大道”,创下生鱼养殖史上最高行情纪录,引发全国养殖热。
今年的清明节,生鱼也没有辜负众望。据业内人士介绍,因节日期间流通商开网减少,造成短暂性供需不平衡,鱼价整体上涨0.2-0.3元/斤,但在4月7日便又回落了0.2元/斤,整体而言,市场消费还是不太给力。据了解,当前广东地区塘头统货价在5.4-5.5元/斤区间上下浮动0.3元/斤;因加工厂加工量缩小到50%左右,中鱼走货量减小,中鱼价格在5元/斤左右;大鱼价格优势也并不明显,目前大鱼价格在6-6.5元/斤,鱼头在5斤以上的尚可有点议价空间,4.5斤头以下的鱼基本没有什么优势。
“统货5.45元/斤,卖两塘鱼共30多万斤,2斤上规格6.5成左右。”4月7日,中山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这两塘鱼是去年4月底的“黑芝麻”苗,他是眼睁睁地看着鱼价“过山车”式暴跌,曾经多次的涨价希望最终破灭,现在只好先卖两塘鱼缓解资金压力;当天刮水,到下午4点多,塘头仍然停满9台大水车等待装货;按照他预付款吃饲料的成本计算,预计亏损1.5元/斤。这位老板仅仅是当前生鱼养殖行业群像的一个缩影,那些赊账的养殖户亏损更甚。
最近两天,有不少塘头都出现水车“排长龙”装货的情况,这也许是流通商担心后期鱼价下滑而抓紧出货的无奈之举吧。
苗场订单下降近七成
“黑芝麻”价格腰斩
此外,“生鱼不行了”还表现在苗种上。 据中山、佛山的生鱼苗孵化场反映,过去几年不愁销的“黑芝麻”也出现了“卖难”问题,同期订单量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价格也从往年开盘价的800-1000元/万尾,下调到今年的350-500元/万尾,预计后期还要继续下调!
“今年不少孵化场都提前开针了”,近日,有孵化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往年“黑芝麻”不愁销,孵化场都尽量等到亲鱼成熟后才开针,后期回卵后再打一次,以最大限度利用亲鱼;但今年“黑芝麻”销量大减,虽然提前开针意味着受精率低,但至少比后期打出“黑芝麻”来没人要都强得多。
另据了解,过去几年,不少孵化场因为亲鱼准备不足而导致苗种供不应求,错失赚钱机会,所以去年冬季,不少孵化场都提前准备今年孵化事宜,到湖南、山东等地挑选公鱼作为储备,港种养殖场也提前储备大量母鱼,入货价格居高不下。“去年港种母鱼20多元/斤,现在只要十块、七八块,行情变化好快。”有孵化场人士如是说。
对养殖户而言,苗种是养殖的关键一环,但在整个养殖成本中占有的比例较低,因此,即便现在苗种卖到了近“白菜价”,但也无法激发他们投苗的欲望,这主要是当前存塘鱼的数量太大且消费还比较低迷。早在2022年底就有养户表示“要减少投喂量、拉长养殖周期”,如今鱼价跌到“5”字头,更让部分养殖户打定了“将存塘鱼当新苗养”的念头。如此形势也让不少外行人士望而止步,自然也不会出现往年抢苗的情形。
而最为关键的是,目前饲料价格仍然居高不下,而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70%以上,更多养户盼望着“饲料能降价”,以减少资金压力。同时,有养殖户表示,希望饲料能够保证质量,不要让饲料质量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毫无疑问,2023年,生鱼行业将迎来一轮重新洗牌,淘汰一批养殖户、经销商,乃至饲料厂……俗话说:“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我们相信,经过这一轮洗牌,坚守行业的人将获得新的发展。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农财宝典(ncbd0000),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 郑燕云。
编辑:郑燕云(微信号zhengyyun11,新闻爆料、转载授权请加微信)
水产人为“大国渔业”加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