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全球报道:美国被我国卡脖子?中国缩减稀土出口量,美国为何异常紧张?

发表时间:2023-04-08 18:10:23

字号:A-AA+

引言

当今世界群雄林立,科技成为了每个国家最重要的“硬实力”。而高新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一种名为稀土的元素。因此,稀土受各国追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战略资源”。


(资料图)

中国是稀土大国,坐拥全球最丰富的稀土资源,有人认为,凭借着大量出口稀土,中国一定大赚一笔。可实际上,为了保护本国资源,中国不贪一时利益,反而缩减了稀土的出口量。不料,这一合乎常理的举动却令美国异常紧张。

美国为何会有这种反应?稀土究竟有多么重要?中美围绕稀土又有着怎样的争端?想要解开谜题,不妨先从中国的稀土发展史说起。

一、峥嵘岁月:中国稀土发展史

稀土并不是真的土壤,而是17种金属的简称。倘若我们翻开化学元素周期表,便能寻找到它们的身影,比如镧、镨、铈、钇等。

这些金属之所以被称为“稀土”,是因为人们曾习惯于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叫作“土”。稀土是一种令人类又惊又喜的“宝藏元素”,可用于军事、科技、石化、冶金、电子等多个尖端领域,是现代工业体系里不可缺少的“仙丹妙药”。

无怪乎有人感慨,工业的“血液”是石油,而“维生素”则是稀土。人体缺乏维生素不能健康生活,工业少了稀土也不可能良性发展。

最早的稀土元素诞生于瑞典,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成熟,全球各国对稀土的发掘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而说起中国的稀土发展史,可谓历经磨难,一波三折。

建国前,我国完全没有稀土工业,想要用稀土,就只能去国外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49年,隶属于北京地质研究所的241地质队横空出世,分批前往白云鄂博矿区,进行调查与勘探。

这是一场耗时数年的勘探,直到1956年才有了初步的成果,相应的科研单位也紧锣密鼓开始了起步阶段工作。光是起步阶段,中国稀土工业便花费了长达28年的光阴,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稀土工业进入了发展阶段,全国稀土推广应用领导小组诞生。

伴随着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稀土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就数量与种类而言,中国稀土储量全球第一,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集齐17种稀土元素的国家。

原本,稀土科技是中国的短板,但在“十一五”期间,这种情况也得到了根本性的逆转。通过充分利用本国优势,我国研发出了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永磁材料与稀土储贮氢合金等高科技产品,迅速抢占了全球市场。

不仅如此,中国还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研发出了对应的电动机,然后将其应用在了海军潜艇上。

无论是核潜艇还是普通的潜艇,只要换上以稀土为原料的新电动机,都能做到“悄然无声”,从而神不知鬼不觉的靠近目标,完成袭击。

这一科技成果的出现,彻底终结了中国落后的稀土科技史,并为中国稀土未来的发展写下了完美的开篇。

稀土永磁材料

稀土的珍贵不言而喻,中国还有许多领域都要用到稀土。因此,为了能够保证本国的稀土供应,中国慎重决定,要逐步减少稀土的出口。

消息一出,世界哗然,美国的反应最为激烈,竟然整个慌了神,全国上下紧张一片。

中国减少稀土出口,和美国到底有什么关系?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必须探寻中美两国围绕稀土而展开的数次争端。

中国控制稀土出口

二、争端渐起:美国与中国稀土

实际上,中国除了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储备国与生产国之外,也是出口量第一的稀土持有国。而美国,恰恰就是中国最大的“客户”之一。

中国稀土产量巨大,这一点让美国人十分嫉妒。美国人曾经将中国的稀土资源比喻为“印钞机”,认为中国人光是凭借出口稀土,就能在家躺着挣钱。

可事实证明,中国的稀土出口情况比美国人所描绘的要复杂许多。坐拥巨大稀土资源的中国看着风光无限,其实背后蕴含着满满的心酸,只有理解了这份心酸,才能真正明白中国减少稀土出口的用意。

稀土开采

稀土产量少,用途多,是毋庸置疑的战略资源。既然是战略资源,那么稀土的进出口从本质上来说是综合国力的对垒。

谁能定义稀土的出口模式与价格,谁就是话语权的掌控者。

过去,中国百废待兴,经济尚未发展,所以国家只能依靠出口赚钱补贴。在这段心酸的过往里,珍贵的稀土被当成泥土“贱卖”,美国仗着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强行剥夺了中国在稀土价格方面的主导权。

这些外国商家会趁着低价时恶意收购稀土,然后再将稀土囤积起来,等到价格上涨的时候,商家便停止采购,只使用过去的存货。

倘若中国的商家想要再卖出稀土,便只能降价,如此恶性循环往复,永无停止之时。

而美国的目的远不止于此,美国人不仅想要便宜的稀土,更想趁机挑动中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在恶性竞争的过程中,美国再次渔翁得利。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稀土行业最初的“野蛮生长”,正是美国人想要看到的局面。

早期,中国稀土行业的从业者大多出身草莽,是实打实的矿主。矿主们受教育水平不高,在面对美国的商业诡计时,只有两种应对手段:压价和扩产。

然而,这些矿主的出发点往往是好的,他们希望能够赚取更多外汇,帮助国家渡过财政的难关。

于是,中国的稀土出口无形中落入了美国的圈套,中国出口的越多,美国反而获利越大。一方面,美国得到了数量可观的稀土资源,另一方面,这种稀土出口模式完全不利于稀土科技的发展,长此以往,中国稀土工业的整体实力便无法提升。

好在中国政府看穿了美国的阴谋,从2007年便开始从宏观层面调整稀土产量,力求有序开发,绝不能竭泽而渔。

2009年7月,《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与《稀土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相继出台,稀土出口配额分配办法逐渐完善。所谓配额,实际上就是在减少稀土出口量,利用国家层面的明文规定来保护本国资源。

而这一切不过是铺垫,到了2010年,中国政府一锤定音,正式限制稀土出口,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稀土战”。

中国的坚定态度让美国陷入了慌乱,美国政府决定向中国施压,希望能够迫使中国加大稀土出口。

美国放出豪言,要对中国稀土征收进口关税,但中国不为所动,让美国十分下不来台。无奈之下,美国只能尴尬的收回成命,让这场闹剧草草收场。

随后,一批美国高层在议会上慷慨陈词,指出美国实在太过依赖中国稀土,从而令中国人抓住了把柄,更让中国人有了切断美国稀土供应的机会。

他们的态度恰好证明了中国稀土对美国的重要性,倘若出口控制不解除,那么美国会陷入前所未有的窘境。

于是,美国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决定利用WTO来逼迫中国。

这次,美国叫上了自己的老朋友欧盟,共同向WTO控告中国在稀土问题上大搞贸易封锁。WTO有意偏向欧美国家,斥责中国的稀土出口政策不符合WTO精神。

尽管中国一再强调,限制出口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中国既要兼顾本国与外国的需求,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持续开采稀土。但是,这些正当理由在WTO看来都是借口。

这场“稀土战”持续了四年,直到2014年,WTO裁定中国败诉,尽管这场稀土诉讼中的不公平昭然若揭,但中国依然表现的十分大气。

中国在第一时间表明了对裁决结果的“遗憾”,同时也没有停下自己原本的规划,败诉反而加快了中国稀土企业的整合与产业升级,稀土产业成功重组。

美国取得了暂时的表面成功,但另一个问题也随之浮现。

既然如此需要稀土,美国为何不自己开采,反而需要有求于中国呢?

三、别有用心:美国的稀土战略

尽管稀土用途极广,是一种珍贵的战略资源,但毕竟稀土来源于矿产,因此稀土的开采一定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

美国国内有一批环保主义者持续发声,按照美国的说法,政府采纳了这批人的建议,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本土环境,因此决定以进口代替开采。

但这不过是真相的冰山一角,美国之所以不开采稀土,最根本的原因是开采国内稀土根本无法满足美国的需求。

尽管美国国内的稀土总量位居全球第二,是仅次于中国的稀土储备国,但从稀土的种类看来,美国的稀土大多是轻稀土。

目前,美国对稀土需求量最大的是军方,国防武器升级离不开稀土的帮助,可尤为尴尬的是,军事领域所需要的稀土并非轻稀土,而是中重稀土。

所谓中重稀土,指的是以镝、铽、钐、钆、铕等元素为主的稀土,具有特殊的用途。相比于美国稀土的重心偏移,中国稀土在种类上显得尤为平衡。因此,想要大量的中重稀土,美国就必须向中国进口。

另一方面,美国自身的开采技术也存在着限制。

一般来说,稀土产业链分为上、中、下三级,上游是稀土的开采,中游是稀土的冶炼分离,下游则是稀土的应用。上中游环节一直是美国的弱项,但美国在下游环节里实力强劲,拥有着多项独家专利。

尽管美国并未明说自己在稀土产业链的上中游环节存在着技术问题,但透过美国对中国稀土的高度依赖便可见一斑。

除了中国外,美国与缅甸、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也有合作,甚至试图通过下游反哺上游,研究回收技术,减少稀土外来进口。

稀土冶炼

俗话说的好,越是缺少什么,便越会在乎什么。

自奥巴马开始,美国政府始终致力于令美国摆脱对外的稀土依赖,这更印证了美国在稀土开采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外人看来,美国为了保护环境,宁愿花费大价钱来研究稀土再利用技术,也不愿意开采新的矿区,可实际上,美国并非不想做,而是不能做。

就连在中游的冶炼分离环节上,美国也无法离开中国的帮助。

美国会将大部分的稀土运送到中国进行分离,剩下的一部分则交给澳大利亚。

为了提高中上游稀土工业的能力,美国近年来也在紧锣密鼓的加快研究速度,但最终结果如何,或许还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由此看来,环保,不过是美国的一层遮羞布。有了环保的名号,美国便能掩盖自己在稀土工业上的技术短板,也能成功偷换概念,混淆轻稀土与中重稀土,从而牢牢的立住了自己科技强国与环保卫士的人设。

当然,美国执意要从中国进口稀土,除了实际的经济考量外,还有着更深层的政治傲慢。

美国从心底仍然觉得,自己可以像过去那样拿捏中国。但美国低估了中国现在的实力,认为中国的出口限制不过是嘴上说说,只要能够掌控定价话语权,那么从中国进口稀土,自然比费劲开采性价比更高。

可哪怕美国嘴上不愿承认,但从接连颁布的一份份法案来看,美国慌了,他们终于意识到,今时不同往日,中国不会再任人揉搓。

未来,中美两国围绕稀土而展开的暗战只会增多,不会减少。

美国的稀土战略布局配合政治上的印太战略而展开,除了高调宣扬一家独大的中国稀土威胁论外,美国更试图建立四国稀土联盟,加强与印度及澳大利亚在稀土资源上的连接。

在美国人看来,印度便是曾经的中国,而印度似乎也想借美国的势力,完成国际地位上的一次飞跃。

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稀土战略也不容小觑。

限制出口的措施始终在稳步推行,相比以往,中国更有谋略,也更沉得住气。中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未来针对稀土的高科技开发将毫无疑问成为重点。

稀土之争,本质上仍是国力之争,这一次,中国必将超越自我,交上一份令世界瞩目的精彩答卷。

参考文献:

1、蔡恩泽.守护好中国稀土这一战略资源[J].上海企业,2019,(第6期).

2、高平风1,2,刘大成2,徐崧泽1,彭金璐3,李文龙1.美国关键矿产战略对中国稀土产业的影响研究[J].稀土,2020,(第3期).

3、周大伟.喜迎二十大 稀土这十年——中国稀土以自主图强的姿态向高质量发展迈进[J].稀土信息,2022,(第10期).

标签: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爱较真科普说 |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 最热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