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美国又准备针对中国建一个“新群”,这次目标瞄准了关键矿产,想要把中国排除在清洁能源供应链之外。美国对华围追堵截一直没有停过,秦刚外长在记者会上对中美关系表态后,美国人虽然回应的是不寻求跟中国的“冲突”,但实际上根本不想让中国入场。可惜“抗通胀法案”之后,欧盟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美国和欧盟27国准备签署一项贸易协议,将中国排除在清洁能源所需的矿产供应链之外,双方已经开始进行谈判。这项协议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新群”,名字就叫“关键矿产买家俱乐部”,除了想解决与欧洲在《通胀削减法案》上的争议外,更重要的还是针对中国。
美国想建“新群”,不可能只有自己,要拉一些“群友”,欧盟就是很好的选择。但是,美国去年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惹恼了欧盟,被批是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歧视欧洲企业。欧盟之所以对这项法案反应这么大,是因为按照里面的规定,税收抵免只针对美国本土以及在美国组装的电动汽车,而且电池中所用的关键矿物要么来自美国,要么与美国签署自贸协定国家的矿物要达到一定的比例。那些没有签署自贸协定的美国盟友,如欧盟、日本,觉得自己被针对了,心里很恼火。
现在签署贸易协议,一定程度上能平息欧盟的不满,该协议注重锂和镍等关键矿产,可以让欧盟满足获得补贴所需的要求。不过,美国想拉的“群友”并不只有欧盟,还会与日本、英国签署这样的协议,也就是要让G7国家加入这个“俱乐部”,之后再扩充成员,让G7国家与非洲、亚洲或拉丁美洲那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接触,最好能签署协议。G7国家将提供资金建造基础设施,让这些国家开采矿产。
目前,关键清洁能源技术需要的矿产,中国是主要的供应国。例如,钴、镍和锂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矿产,而全球35%的镍、58%的锂、65%的钴是在中国加工的,清洁能源转型所需的稀土元素(铈、镧、镨等),有87%是在中国加工的(国际能源署数据)。今年2月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一份意见征求通知,对139项技术实施限制或禁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能源所需的光伏硅晶片技术,卡住了美国的命脉。
为了让自己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在多个领域和地区跟中国争夺关键矿产和稀土资源供应。不过,效果并不显著。中国的精炼能力目前优于美国,自然也就成了全球关键矿产和稀土加工的首选目的地。2020年,中国稀土产量为14万吨,而美国为3.8万吨。此外,美国大部分稀土还是从中国进口的,比如2018年就有98%的稀土加工产品来自中国(美国外国政策研究所数据)。
此前秦刚外长在记者会上,对中美关系的走向提出了两个选项:要么美国改变态度,跟中国相向而行;要么美方不听劝告,导致两国出现“冲突”的风险。白宫新闻秘书皮埃尔和白宫国安事务发言人约翰·柯比在24小时内给出了回应,称美国不寻求跟中国的冲突,而是竞争。美国人虽然表面说不寻求冲突,但是似乎给“竞争”下了一个新的定义。所谓“竞争”应该是在公平的状态下,靠各自的实力发展去争夺资源和市场,而美国搞的“围追堵截”和“拉小圈子”,很明显不符合这一定义。
汽车的锂电池组
这次的“俱乐部”建成后,《通胀削减法案》实际上等同于,禁止使用来自中国等国家矿产的新能源汽车获得补贴。不过,美国想将中国排除在外这个想法并不现实,一是因为美国的电动车电池也要从中国进口。2021年,中国出口了价值284亿美元的锂电池,其中约50亿美元是出口到了美国(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二是欧洲在稀土和锂电池上也对中国有很大依赖,冯德莱恩表示,欧洲98%的稀土来自中国。而且经历过《通胀削减法案》后,欧洲对美国的信任也受到了影响,在这个问题上与美国目标并不是很一致,不仅要与中国竞争,也要与美国竞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