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全国两会正值进行时。连日来,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及对今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的要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研究员曲伟注意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中国产业升级的急迫需求,而做好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是需要有合适的、各层次的数字化人才。在今年两会上,他就保障“数字化人才”有效供给,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出提案。
如今,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调研数据表明,数字化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6%,数字化不断释放强大动能。如果跟不上数字化时代的步伐,企业将无生存空间。
“但没有人才的支撑,实现数字化转型就变成一句空话。”曲伟认为,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细分行业众多。不同规模企业与不同细分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差异较大,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与其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曲伟在调研中发现,“缺乏可用之人”是当前企业进行数字化人才配置的主要困难。数字化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数字化人才供需失衡,出现“结构性梗阻”,这使得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难以畅通,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保障“数字化人才”的有效供给。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曲伟对尽快提升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人才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出3点建议:一是长远来看,需加强高校数字化学科和专业建设,提升“数字化人才”培养水平,持续增加供给能力;二是当务之急,需推进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大数字化人才培训、培养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效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三是在职业分类中,增加数字化相关的人员类别,科学精准进行人才管理。
记者/邓雨楠
编辑/代振莹
审核/杨成
监制/索阿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