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洋
绿色电力交易跨入大发展时代。
(资料图)
2月23日-24日,2023电力市场春季论坛在山西太原成功召开。论坛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能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同主办。本次论坛在总结宣传已有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成效基础上,邀请电网公司、发电集团、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科研院校等专家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共同推进双碳目标下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健康发展。
在论坛召开期间,国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副总裁韩敬涛接受「能见」采访,聊聊对未来电力交易市场的新需求。
电力现货市场的建立,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路标,更是解决新能源消纳、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手段。随着电力改革的推进和电力交易市场的逐步建立,预测技术也将在电力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频率、电压稳定问题凸显,系统承载新能源能力有限,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解决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的需求,将成为其入网的重中之重。不仅如此,精准且有效的预测服务更是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的核心价值所在。
韩敬涛向「能见」介绍了目前国能日新所提供的四大服务方向。他表示,国能日新依托电力交易辅助决策平台+专业的交易分析师团队的模式,为新能源企业提供电力市场数据服务、交易策略服务、全/半托管服务和新能源+储能的智慧充放电策略。
“作为电力市场辅助服务企业,要将提升客户整体收益摆在重要的位置。”韩敬涛谈到,国能日新自主研发的电力交易辅助决策平台有更全面的交易数据、更专业的数据分析模型、更易用的交易辅助工作平台,结合各地最新、最完善的现货与中长期交易规则,从而实现新能源交易利润的最大化。
在交流过程中,有两个高频词被韩敬涛反复提起——数据库、高精度。
韩敬涛强调:“国能日新采用世界权威气象机构的预测数据,历史气象数据通过反复地实践验证,建立起准确的天气预报模型,支撑长周期发电量预测精度。”
也就是说,在电力中长期交易中,准确预判市场电价及供需趋势,准确预估电站发电能力,提前预防突发天气带来的影响是规避风险的关键因素。
韩敬涛透露,中长期发电量预测是基于中长期气候模式,对历史30年气象数据进行回测,采用多种模型选择型融合的算法方式,同时考虑电站自身的发电特性、检修情况等实际信息进行结果输出,其长周期发电量预测平均预测精度可达到85%以上。
高精度的功率预测也是国能日新的核心技术优势。他进一步介绍:“通过多种气象源、集合功率预报、超级算法和专业的运维等措施提供精准预测结果,并在系统升级中重新建立了应对电力交易实施规则的短期单点精度模型,可有效减少电力交易的偏差考核和偏差结算电量。”
同时,「能见」查阅了国能日新近两年的半年报发现,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呈现上升状态,2022H1公司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8.01%。据介绍,目前国能日新算法团队和气象团队是核心 ,这些算法团队基于供需关系、风光资源、电煤成本、断面阻塞、检修计划等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能够给出最优的电价预测结果。
强大的研发能力和高昂的研发投入,让国能日新在激烈的竞争中,市场占有率保持着稳定的领先地位。
韩敬涛还提到,在中长期和现货市场衔接中,需要新能源电站在现货市场中,提前对中长期的合约电量进行曲线分解。因此对新能源电站来说,一定要建立专业的电力交易团队,特别是大型的国企都有专业的电力团队,来研究市场规则,进行交易的复盘和决策执行。
分清主次,才会事半功倍。韩敬涛告诉「能见」:“新能源集团、电站业主在面对多省不同规则下的交易实施,难免会无从下手,如何行之有效的参与交易,‘交易托管模式‘未尝不是一种非常有利的新业态方式。”
所谓交替托管模式,就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预测模型+专业的交易员团队每日操盘,代替新能源场站、集团进行全面的交易规则把握与密集的策略调整等管理,提高新能源场站、集团的运作效率。针对性的为每个场站、集团制定中长期签约量、价交易策略及与之相匹配的现货交易策略,保障电站收益,让新能源参与交易更便携和高效。
此外,随着储能行业高速发展、全国多地储能相关政策陆续落地,储能已从单纯的电能量储存的实用工具转向更具经济效益的盈利工具。
韩敬涛称:“新能源储能应用至今,可以看到储能目前主要盈利场景包括参与电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国能日新储能智慧EMS,已可以实现在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等主要的盈利场景下的实际应用,在电能量市场上为客户创造收益,助力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在辅助服务市场,打通各‘孤岛’子系统,实现多系统协调管控,多维度满足电网调峰调频需求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要。”
“让每一度电都实现最大的价值。”韩敬涛坦言,在助力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有效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国能日新将充分发挥其能源数据应用技术,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