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贺林平 本报通讯员 钟夏
“全国茶叶百强县”榜首湄潭县的绿茶、“黔北门户”正安县的野木瓜汁、“中国方竹笋之乡”桐梓县的笋干、肥而不腻的赤水市腊肉……在珠海市对口帮扶地区名特优农副产品专业销售市场展厅内,摆放着琳琅满目的遵义特色农产品。吸引了不少珠海市民购买——这是珠海、遵义两地深化消费协作,助推“黔货出山”的生动写照。
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自2021年珠海结对帮扶遵义以来,珠海驻遵义工作组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紧紧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优势,有力对接整合两地资源,积极搭好协作平台,做大做强、做精做优龙头企业带动、供应链金融、科技、专业设计、物流、电商等多元化服务支持体系,深度助力黔货遵品“出山入海”。
2022年以来,珠海帮助遵义销售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23.71亿元,消费协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东西协作故事书写了一篇生动的“造血”文章。
创新赋能,提升消费协作能级量级
一个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个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在深化东西部消费帮扶中,两地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走进位于遵义市道真县的食用菌龙头企业——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菌棒培养间,培养架上密密麻麻摆放着用于生产香菇的菌棒。据介绍,这里存放着400万棒食用菌菌棒,每天约有20万棒被运往道真各镇村食用菌种植基地。
“我们公司的主栽品种香菇,主要利用公司厂房种植及各乡镇大棚基地培育,以往因为公司菌棒培养架不足,导致菌棒在厂房培养时间较短,增加了大棚培育的风险和成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发展瓶颈。
贵旺公司工人在采摘菌菇
2021年,珠海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400万元,建成食用菌中低温冻库18间及3300个菌架,大大缩短了菇农养棒时间,菌棒在大棚只需要养棒一周即可出菇,提高了生产效益,把食用菌种植从“两年三季”变成了“一年两季”,1个大棚就能增收2万元以上。
小蘑菇能够拉动大产业。如今,道真县已经把食用菌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在珠海驻遵义工作组积极推动下,以贵州贵旺、贵州同辉两家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道真县食用菌产业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深化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在珠海、广州等地设立直销点,2022年两家企业在广东市场的销售额就达到4000多万元;贵州仡山香蘑特色食品开发公司则在珠海企业的帮助下实现了“借船出海”,产品远销非洲10多个国家。道真自治县隆兴镇食用菌产业园
与此同时,珠海驻遵义工作组与国开行等定点帮扶单位积极对接,共同谋划打造食用菌产业园区。“项目建成后可日产海鲜菇、鹿茸菇和虫草花180吨,每年精深加工虫草素片1000万瓶、菇精调味品2000万袋,计划3年内产值超15亿元,吸纳务工就业人员1000多人,力争打造贵州省食用菌产业主板上市企业。”珠海驻遵义工作组负责人表示。
产品为媒、消费搭桥,珠海国资国企的带动作用持续彰显。珠海农控集团充分发挥自身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带动作用,与遵义相关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签订总额3亿元的农特产品采购合同,带动遵义农产品走向大湾区市场。同时,由珠海农控集团牵头推动珠海市“菜篮子”基地的认证培训工作,2021年以来,已有18家遵义农企通过珠海市“菜篮子”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审核,14家遵义农企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
铺路架桥,“黔货出山”走向大市场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从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到无远弗届的“云上平台”,遵义农产品正驶上“快车道”,不断走向更广阔市场。
今年春节刚过,遵义市党政代表团赴珠海考察交流。其间,两市召开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时提出,要全力推进粤黔通道建设和陆海联运,进一步打通两地消费协作轨道交通“大动脉”。
如今,在两地政府部门合力推进下,珠海市属国企珠海港集团与遵义保税区及遵义陆海新通道运营公司开展合作,并派遣4名专业技术人才到遵义陆海新通道运营公司挂职,成立专班合力谋划“遵义号”轨道交通班列开通至珠海的工作。“遵义号”班列
与此同时,珠海驻遵义工作组推动引入湖北银岭冷链物流公司入驻两市市级共建产业园,建设集团式冷链物流体系,辐射带动8个协作县市农特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市场。
电商产业发展的“微循环”与“大动脉”也在加速畅通。“这一款产品是产自遵义的高钙牛奶。作为贵州人,我非常想把自己童年记忆中的味道推荐给大家。”在珠遵联动消费节的直播间里,主播小洁正在热情地向观众推荐来自遵义的特产牛奶。她的面前,还整齐摆放着红稗面、蜂蜜、野木瓜汁等数十件产品。
线上销售模式的能量,从2021年12月20日开启的珠遵首届网上年货节便可以略窥一二。为期一个半月的首届年货节在珠海、遵义同步举办,整合了两地的118家企业共473款特色年货和土特产品。“效果令人振奋”,珠海市菜篮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学东介绍,活动期间累计完成销售额近3000万元。2022珠遵联动第二届网上年货节现场,主播为遵义农特产品直播带货
从2022年开展“珠遵电商联动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数百款优质农产品在两地线上线下集中展销,累计完成销售额近9000万元到今年1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采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发放1600万元爱心助农消费券,专门用于支持珠澳市民购买遵义正安县的农副产品和特色商品……线上直播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再结合线下的产品推广展销会,珠遵协力合作之下,更加有效聚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开展消费帮扶。
多措并举,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
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交汇,为珠遵消费帮扶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也加快了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
在广东省人民政府与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珠海市与遵义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7年)》中,明确提出了加强特色产业领域合作交流等七个方面50项重点任务。
今年2月,珠海市政府领导带领33家知名外贸进出口及商贸流通型民营企业走进遵义开展为期3天的经贸交流暨党建共建活动。珠海企业代表参观70多家遵义企业展示的茶叶、辣椒、竹笋、菌菇、酱酒等特色优质产品,协作双方深入开展供需对接、配对洽谈、物资捐赠和项目签约等活动。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如今,珠遵两地不仅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互访交流、供销联动机制,还联手搭建了商务领域经贸交流暨党建共建平台,引导两地企业开展供需对接,共同探索“大湾区总部+贵州基地”“大湾区研发+贵州制造”合作模式,引导珠海市农特产品加工、生产、销售、流通等企业到协作地区投资,推动遵义特色产品开拓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海外市场,帮助更多黔货“出山入海”。珠海·遵义商务领域经贸交流暨党建共建活动启动
科技助力,产业提档。2021年以来,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与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以及联合攻关等开展深入合作共建,助力遵义水稻、玉米、果蔬、辣椒、酱香酒用高粱等农特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此外,海峡两岸农业发展研究院与道真县隆兴镇浣溪村合作共建符合“三品一标”要求的“珠海小番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该项目带动务工人员近200名,进一步拓宽了脱贫群众“家门口”的增收渠道。
品质有了保障,如何打响品牌成为珠海驻遵义工作组攻坚的课题。为此,工作组会同珠海市设计中心推出“设计券”制度,组织全国优质设计资源以公益价格为遵义中小企业等提供设计服务,由东西部协作资金予以补贴。2021年以来,已累计投入近700万元用于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及遵义伴手礼品牌打造项目,30余家企业通过“设计券”制度项目对接开展品牌和包装设计工作。
与此同时,一批专馆、专区、专柜在珠海迅速设立,大型农产品展销会、名优特产品推介会接连开展,形成“遵义供应+网点联通+全面销售覆盖”联动机制,推动黔货走进珠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珠海全市设置销售专柜约157个、建设专馆12个、开设专区12个。
“今年,我们将积极推动成立珠遵消费协作企业联盟,努力为珠遵两地消费类企业搭建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交流合作、产销对接的常态化沟通平台,助力珠遵消费协作迈上新台阶。”珠海驻遵义工作组负责同志说。
标签: 农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