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环球新要闻】风口调查 | 万亿级市场安排!国家九部门发文喊企业“换设备”,需要克服哪些“生长痛”?

发表时间:2023-03-04 17:29:29

字号:A-AA+

风口财经记者 王好


(资料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 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以下称为《指导意见》),聚焦锅炉、电机、电力变压器、制冷、照明、家用电器六大类产品设备,提出到2025年,通过统筹推进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进一步提升高效节能产品设备市场占有率。

风口财经记者注意到,这六大类产品,随便拎一个都是千亿级、万亿级市场规模,可以说,设备更新改造,带来的是有效投资与消费所形成的直接内需拉动力。

那么,相关企业准备好了吗?需求意愿如何?升级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需要克服的“生长痛”?

需求:能效升级,助企省下百万成本

有关机构测算,目前在我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领域,在用的锅炉、电机、电力变压器、制冷、照明、家用电器等产品设备保有量已超过50亿台(套)。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对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意义重大,也是当前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

以锅炉为例,更新改造目标是,到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较2021年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实现年节能量约3000万吨标准煤,年减排二氧化碳约8000万吨。记者粗略统计,如果六大类产品设备均如期完成工作目标,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6930万吨。按一棵树年吸收18.3公斤二氧化碳来计算,一年减排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种下超过147亿棵树,节能降碳效果不言而喻。

更新改造意味着成本支出,企业意愿如何?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对于不少生产企业来说,除了国家环保政策、客户质量标准要求等“硬指标”,如今,主动更新改造设备的内驱力也正在显现。

图说:视觉中国

最近,青岛众地坚果食品有限公司位于青岛平度的新车间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投产后产能将较目前提升2.5倍。企业生产负责人郑明刚告诉记者,新车间除了会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升级,同时也会对锅炉、电机等配套设备进行更新升级,因为这些设备除了是保障生产线正常运转的“刚需”,更可能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效益”。

“配套设备事关能源转化,能效低,我们生产线的效率就低,设备能效提高,那我们的单位产出也会随之提升,单位成本降低,从而实现节本增效。”他告诉记者,在企业目前订单量稳定增长的情况下,粗略估算,通过设备能效升级,相当于可以为企业节省10%的人工、能源等成本支出,每年大约是一百万元,长远来看,还是十分可观的。因此,此次新厂建设他们选择对设备进行进一步升级。

供给:技术为王,向高效节能设备要增量

高效节能设备更新改造,设备制造企业可能是更大的受益者。不过,想要分到蛋糕,前提必然是过硬的技术支撑。《指导意见》提出,聚焦高效节能产品设备生产制造、资源循环利用、高端装备再制造等方向,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今年是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起步之年,作为任务主要承载地,推动《指导意见》落地见效,青岛的动作无疑是一大看点。

家用电器是此次纳入更新改造的重点领域产品设备之一。作为青岛的传统优势产业,前期积累的技术优势有望进一步转化为市场增量。

以海信电视为例,依托其自主开发的自适应背光能耗控制算法、数字化电源控制、高压LED光源及驱动、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大幅度降低产品的碳排放,100英寸激光电视的功耗低至250瓦左右,而同尺寸液晶电视的功耗都在800瓦以上。且受益于激光显示系统效率优势,功耗值将进一步下降,三年内100英寸激光电视的能耗降低到200瓦以下。

与此同时,众多高能耗设备企业也在加速“绿变”。

“疫情期间,我们加大了工业锅炉高效节能技术研发。目前来看,这有望成为增量所在。”青岛东能锅炉有限公司是一家专精特新企业,从事锅炉行业近三十年的企业负责人张存才告诉记者,随着企业节能降碳需求提升,目前工业锅炉客户选型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更注意整体节能和设备技术先进性,同时考虑后期维修和人工成本,智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既对传统锅炉行业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转型发展的巨大机遇。

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以往来说,在工业生产中,作为能源转换设备,锅炉大都是单独存在的,应用过程中,如果只对锅炉进行单点升级,会出现能源浪费比效率提升还多的得不偿失情况,比如常见的模具加热,大部分能源都浪费在管道系统里,系统浪费甚至可达50%以上,只对锅炉进行升级,意义不大。因此,他们转变思路,创新采取分布式能源布局,通过系统总体规划深挖节能潜力。“根据我们团队的统计,系统解决方案相比传统单台设备改造,节约能源作用显著提升,可达30%以上。”

图说:视觉中国

观察:多方加力,共促高效节能设备“内循环”

通过设备更新改造,实现能效升级,带动加快产品设备供给消费内循环,不过,真正要实现也并不简单。

首先是需求方,所谓“机器一响,黄金万两”,工厂企业最看不得停机,采访中不少企业经营者告诉记者,由于现在很多配套设备是跟生产线连体的,也就是说,要换就要换全套,这意味着企业要安排停机大修,同时购买安装调试也需要时间,所以,如果不是新上项目等情况,在用设备又非淘汰类,很难下决心去专门安排更换。同时,更换成本也是问题。

而对于供给企业而言,“零碳制造”意味着“高成本低溢价”,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大绿色技术和低碳减排等各项研发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更高成本生产的绿色低碳产品一开始很难卖出更高的价格,难以让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这会对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大的挑战。”这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张存才坦言,低碳节能设备研发生产现阶段在业内并非主流。

目前,我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划分为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准入水平三档。根据《指导意见》,以《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2年版)》(发改环资规〔2022〕1719号)和现行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本依据,鼓励更新改造后达到能效节能水平(能效2级),并力争达到能效先进水平(能效1级)。同时,从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完善产品设备能效和淘汰标准、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应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等方面提供强化支撑保障。

顶层制度完善之下,推动节能高效设备深入企业,已经成为相关部门的一项“日常服务”。在跟青岛市发展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采访交流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指导意见》出台后,后续如何有效落实,还需要地方层面出落实意见。执法支队的一个主要职责是对节能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执法监督,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就目前而言,新上项目要求配套节能型设备,对于既有设备,不能是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淘汰类设备,但并不会对企业在用符合节能法律法规的设备强制要求进行升级。

不过,如果在节能监察执法过程中发现企业使用低效设备,会酌情下达节能监察建议书,建议企业尽快更换成节能型设备。之后,会跟踪企业改进情况。例如,去年,他们就执法过程中发现的七百余台低效电机设备下达建议书,经过跟踪了解,目前完成改造的已经有一百多台。

同时,结合青岛市今年深入推进服务型执法理念,在监督过程中也会把国家、省市一些政策要求传达给企业,把先进技术介绍给企业,把其他企业好的做法传导给企业,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帮助企业节能增效。

标签: 设备更新改造 二氧化碳 先进水平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风口财经 |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 最热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