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小小的大豆,是怎么变成美国制约中国的武器的?
21世纪前的中国人还没有意识到我国从大豆出口国变成进口国的严重性,直到2003~2004年的“大豆危机”爆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这场风波下,美国通过操纵大豆进口价格差,直接击溃了我国1000多家大豆加工企业,还顺势让外资大豆加工产品进入中国,挤走了几乎所有的本土产品的市场,损失与影响延续至今,不可谓不是惨痛的教训。
“大豆危机”也让更多中国人去了解我们国家的粮食问题,我们国家作为农业大国,基础的粮食为什么还需要进口?如果有一天外国决定不卖给我们了,我们真的不能自给自足吗?
我国的粮食自给率
评价一个国家的粮食是否能自给,是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的,在一定的时期内(一般是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给生产和储备的粮食是否能够满足民众的总共需求。
这个数字达到100%的时候,就代表能够自给,而我们国家的粮食自给率如何呢?
答案是从1978年开始就逐步下降——
从2008年起,我们国家的粮食自给率约为93%,后面逐渐下降,到达2018年的时候就已经为85.4%,其中大米、小麦、玉米等多数靠进口。
从改革开放开始,我们国家的人口逐渐增多,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均的粮食需求量也不断地增加,而种植粮食的地方并不是一直在增多的。
特别是大豆,2018年的时候大豆自给率仅仅为15%,剩余的都靠进口。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历年粮食进出口量计算整理
有人会问道,我们国家的土地如此丰富,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粮食需要进口呢?
我们以大豆为例,受到粮食政策、市场机制、水土资源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其实我们国家的大豆增产十分地困难,仅仅15%的自给率是十分危险的。
2017年的时候,在我们国家大豆种植每亩的收益仅仅为386元,如果换作其他植物呢?
种植玉米的收益为517元,玉米的机械化种植程度高,所以效益远远高于大豆。
这也就导致很多的农户不愿意种植大豆,东北地区为了保证大豆的自给率,政府在东北地区增加了大豆种植的补贴。
这是因为大豆作为食用油的主要原料,大豆油约占所有食用油消费总量的40%,但是就算2018年政府增加了大豆种植补贴,也仅仅增加了72万吨大豆。
如果要达到80%以上的大豆自给率,那么中国需要消耗7.6亿亩的土地,会大量挤压其他农业用地,完全是不现实的。
这样说来,我们的粮食自给真的没办法了吗?一旦别的国家断绝粮食供给,我们岂不是十分的危险?
其实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
贸易自由化与粮食安全
多数人的担忧简单来说就是害怕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而粮食安全其实并不是只看“粮食自给率”一个数据的。
一个国家的粮食是否安全的问题,并不是很单纯的,除掉生产,还牵扯到运输、储存、基础建设,以及粮食的品质和供应链是否稳定上。
我们国家是十分注重粮食安全的。
在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式上标题就写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会上提到了包括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变农产品流通等制度来保证农业生产,此时也提到了粮食自给率95%以下是危险的。
从1978年开始,粮食的每年都在增产,粮食自给率也都保证在100%左右,出现变化是在2001年之后。
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国家大量降低了农产品的关税,使得粮食进口量大量地增加,粮食自给率下降。
从中国逐步发展,从2010年开始平均国内生产可以提供的每人消费粮食量是增加的,从2010年的416kg提高到了现在的475kg,而总粮食产量同样也是在增加的。
但是这样的增加也是不足以供应国内的需求,因为有一部分粮食并没有卖掉,而是进入了粮仓里面保存。
为什么要进入粮仓呢?
因为要保证粮食产业的价格安全。农户种植粮食不能说只为了保证粮食的“完全供给”也要考虑粮食的经济效益,同时从其他国家进口粮食是一个共识。
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假设我是一个农户,我今年种植了一些稻谷,剩下的种植了水果类的经济作物。
种出来的稻谷一部分由国家收购进入粮仓,一部分卖到市场上,而我种植水果得到的钱就远远比稻谷多,可以用这笔钱购买国外的粮食同时补贴生活。
进入市场的粮食就成为这85%的自给率中的一部分,剩下的国家粮仓里的粮食就储存起来,国外的粮食价格增长的时候,粮仓里的粮食就放出来,稳定社会的粮食价格。
此时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概念从原先的单纯“自给率”转变成为——
“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粮食的需求和粮食经济承受各种不测事件的能力”。
在此之后,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开始向分配、贸易、消费等环节转变,着重关注粮食的贸易依存度和库存水平。
在2006年——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的时候,全世界都目睹了国际市场中大米、小麦和玉米的价格攀升,很多依靠进口的国家都出现了粮食进口危机。
而我们国家呢?
答案是小幅度影响,以大米为例。
虽然当时我们国家的粮食自给率已经小于100%,但是由于中储粮地放粮和国家的对贸易市场的调控,让我们国家的粮食价格保持了一个非常稳定的价格,同时市场上的粮食量十分的稳定,不存在买不到粮食的情况。
这样说,大家可能就清楚了一下,我们国家要做到100%的粮食自给率完全是可以的。
但是没必要,当下来说,我们的粮食是完全安全的,所以可以用多余的地来让农户们种植一些经济作物,赚取更多的收益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结语
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概念的转变也是根据国家情况的转变,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经济都是以生存型的经济基础为主的小农经济体系,这时候民众会担心下一顿能不能吃饱,从而更多地关注粮食的自给率。
现在发展多年已经转向于商业型经济基础的市场经济体系,大家的变化从原先的“能不能吃饱”向“能不能吃好”转变。
这样的变迁模式下会有很多原来的问题困扰着我们,其实在变迁当中,这样的情况是普遍的,不过不用过多地担心,这一切都是正常而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