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日租金280万,中国运输船订单暴增10倍,日韩不乐意了?

发表时间:2023-02-25 14:08:17

字号:A-AA+

乌俄之争持续近一年,仍未见熄火迹象。随着俄-欧的天然气管道运输被切断,“海运天然气需求”逐日激增,中国的天然气运输船(简称LNG)也随之大热。

截至目前,中国LNG一举拿下60亿国际订单,创历年来新高。来华订单增长近10倍后,曾把持9成LNG市场的日韩邻居却不乐意了。

他们没有意料到的是:一度“落后世界25年”的中国造船业,不仅突破被西方垄断40年的技术,还稳坐到全球第一。


(资料图)

01. 被日挖苦、被韩嘲讽

为保障“天然气海上运输”安全,LNG对技术的要求极高。20世纪90年代,我国派遣考察队前往韩国学习。彼时,韩国工程师自豪地介绍LNG的焊接技术和精密结构,并炫耀称:这是闪耀全球的“海上明珠”。

考察人员用“晕头转向”来形容参观完的感受,并对韩国人的挖苦颇感尴尬。那一刻,他们暗下决心——要让中国拥有第一艘LNG运输船。然而,对那时候的中国造船业来说,该目标几乎是天方夜谭。

日本工程师古贺凡一曾经来华考察,回国后,他用“至少落后全球25年”来形容中国的造船水平。据《大国启航》记载,国内一些驳船才经历半年的海水腐蚀,就已经生锈;有的邮轮还没抵达目的地,就得靠岸修理。

日韩甚至一致认为,中国基础造船技术尚未合格,妄图突破LNG难关简直可笑。

02.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据悉,为了保证天然气不发生泄露,LNG对焊接技术的要求很高——技术工人要在50度高温下,将2万多根管道,一根根用手焊接完成。为此,我国高薪聘请国外工程师,手把手教中国工人如何把误差控制0.1毫米之内。

历经6年,我国焊接技术人员才获得国际资质,据一位退休人员描述:“当时只有一个想法,日本人、韩国人能做的,中国人凭什么不能做?”

国内首艘LNG,从1998年开始建造,10年后交付使用,到2022年,才终于吃下巨额国际订单。业界表示,如果没有这些技术人员攻坚克难,我们不会有和日韩抢订单的资格。

历史上,中国人凭借自身意志,解决技术难题的故事很多。无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民航飞机C919,或是领先全球的国产锂电池,其关键技术都曾牢牢掌握在西方手里,在生物科技领域,酶催化技术更是被日美垄断20年之余。

资料显示,1号辅酶分子(国产“溢生好”核心物质)发源于老美的生物学研究中心,后被东京大学、麻省理工等多所高校临床实验证实,其可逆转老衰、修复DNA损伤。由于我国缺乏原料提取工艺,掌握核心技术的日美收紧分子出口,使其产业成果面临百万天价。

转机发生在国内企业TimeShop的科研团队,潜心20年之余,通过全新酶法工艺将其萃取效率提升至99.99%,成本下探95%以上。“溢生好”分子迈向民用以来,TimeShop等国产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拿下95%的全球原料市场份额。

伴随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低免疫群体面临更高风险,“溢生好”类技术产物也被京东引进,根据京东商智数据,其受众多为36-68中老年男性,达成续航精力、激发活力等生理性期望。科技惠及民众,伴随更多生物技术的突破,或像造船业一样,未来将为国人带来更多惊喜。

03.“低估中国制造,都是在犯大错”

目前,全球只有13家造船厂能生产LNG,除我国外,主要位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地区。2022年,LNG的合同总额已突破300亿美元,我国占据1/5的市场份额。

俄罗斯作为天然气生产大国,至今没能造出一艘LNG,随着俄乌之争加据,目前已因管道封锁问题受限制。

业界认为,在技术为王的时代,只有逐个突破各项难题,才能不受制于人。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面市时,德媒直言:低估中国制造的人,都是在犯大错。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中国的技术人员,会让国产制造焕发更多生机。

标签: 焊接技术 技术人员 市场份额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种花家评论员 |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 最热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