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热播剧“狂飙”里,主要角色高启强早年的鱼贩子生涯让人印象深刻,虽然他凭借一个小鱼摊供出了弟妹读大学、一家人生活水平尚可,但其中的辛酸苦辣让观众为之感叹。这其实也折射出我国水产行业发展历程中的诸多问题,其中特别是市场供需矛盾,诸多乱象正是由此而起。
科技改变生活,当水产行业有“黑科技”的加持,以智慧水产模式实现高增产、高品质、高收入,或许高启强们的人生会大不一样。
此前,我国水产行业从业者往往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如恶性捕捞导致资源快速流失、养殖品种单一且和市场脱节、养殖过程中易遭遇病害、水产品运输成本高企、销售渠道不畅通易滞销等。时间若再往前追溯,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渔业养殖产量才首次超过捕捞量,水产品的人均占用量逐渐追赶和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不再面临短缺问题。就和曾经生猪屠宰是门俏手艺一样,鱼贩子和水产养殖户也曾是门硬朗职业,非一般人能做得下来。
可以说,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水产行业的生产端问题横生,从而导致销售端管理失序,让高启强之类的终端小商贩只能“赚个辛苦钱”。
当前广为推行的智慧水产,意味着“选择什么水体、养什么品种、怎么养、怎么管、怎么收,怎么运输,如何送到市场?如何实现销售?”等问题都有了标准答案,很多环节都实现了系统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效率大为提高。有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即可轻松实现精准化养殖与可视化管理,摆脱“靠天吃饭”、抗风险能力孱弱的产业顽疾。
锚定现代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定位,新一代的水产从业者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生产经营更加精准化,所产出的水产品数量更多、品质更好,实实在在地尝到了智慧化的便利与红利。
当水产养殖这一增长速度最快的食品生产方式之一走上智慧化之路,我国水产品产品有望永续稳居全球第一,并进一步提升品种与品质,拓展水产领域的产业链条,以及融合旅游业态,做大做强休闲渔业。
“狂飙”剧中的高启强具有成功者的大部分要素:“能吃苦、拎得清、好学习、懂隐忍、听人劝”,头脑清醒、行事果决,当这样的高启强摆脱卖鱼小商贩的身份,有了“黑科技”做加持,再“用点子智慧”,投身水产市场的上游产业链拓展,打造一家成功的水产企业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