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群时请您注明姓名、公司、职务、部门,通过概率更大。
2023年开年首月,晶澳科技、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新能源巨头分别宣布了新的电池及组件等项目实施。三大公司总计约有91GW的项目将逐一落地。
【资料图】
毫无疑问,“电池”将成为2023年众多新能源项目中最为吸睛的投资对象之一,约650GW的新型电池项目在实施和规划中,因此新一代的千亿级新能源市场正在肆意飙扬。
从2022年包括爱旭股份、钧达股份等在内的电池厂商财报预测来看,电池环节因为多晶硅价格高企以及电池技术路线的模糊等原因,扩产速度落后于多晶硅、硅片及组件等,导致出产速度变慢,因此瓶颈效应反馈至电池的供给,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
2022年下半年,在一大批先头部队的引导下,更多公司转向对TOPCON及HJT电池、IBC等电池方向的快速进军,企业的扩产和新型投产项目令人眼花缭乱。
有统计显示,目前TOPCON电池的实际规划和落地产能分别为67GW、400GW以上;HJT的电池落地产能10GW,预计还有180GW以上的项目将会逐步增加。按照测算看,电池一个环节将会吸引总计千亿元的资金大肆入局。
(现有TOPCon产能,不完全统计)
TOPCON电池阵容分为两大阵营:第一是单做电池及组件(以及系统厂商)的,比如爱旭、捷泰科技、旭合、晶优、亿晶等。还有一类则是全产业链公司,如通威、晶澳、晶科、东方日升、赛拉弗、正泰、中来等。包括润阳等公司也在向上游挺进。
从实际变化来看,TOPCon电池这一技术方向已基本确认会成为今后5年内最为热门的电池细分门类。
TOPCon的具体优点很多,主要集中于转换效率高、与现有 PERC 产线兼容、电池参数性能优异等方面。由于当前的PERC 提效瓶颈显现,加上HJT的 投资回报周期及成本下降还有待时间的证明,因而TOPCon 的发展空间毋庸置疑,是非常具有前景的光伏电池技术。
现阶段,TOPCon的实验室效率已经高达26.1%,相比PERC 电池转换效率已接近理论极限的情形,前者更具竞争力。而来自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的测算又显示,TOPCon 理论极限效率约为28.7%,对比HJT 的理论极限效率 27.5%,也更甚一筹。
当然,TOPCon还需要通过银浆、硅片、提升转换效率以及设备折旧等来继续降本。其中如硅片降本方面就可以由薄片化来推动。在提升转换效率上,包括背面吸光优化、金属接触优化等都可以实现。
(上图是推广位 )
HJT方面,包括隆基绿能、东方日升、华耀光电、海泰新能、腾晖等等也都有相关的产品线和技术等出炉。
去年隆基自主研发的 HJT 电池以 26.81%的转化效率打破了全球硅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公司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就表示, HJT 电池破世界纪录,受到中国光伏从原材料、技术、装备到人才的全方位领先影响,光伏行业每增加 1TW 装机,节省 3000 亿人民币,并节约 10%土地面积。中国光伏已从技术的追赶者,转变为技术、产业的双重领先。而26.81%的转换效率是起点而非终点。隆基未来的目标是在两年内实现 27.5%的转化效率;建立双结电池研发团队,向 30%转化效率探索。
近日,东方日升也宣布,其异质结系列组件经全球领先权威第三方机构TÜV南德测试,最高功率达到741.456W,组件转换率达到23.89%,刷新了公司在2021年12月创造的23.65%的组件效率记录,创下了又一新的异质结光伏组件最高功率及最高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而据行业预测,明年HJT单W成本与PERC打平。金辰股份的一位高层对能源一号说,通过进一步的硅片薄片化、银包铜、靶材国产化等方式,都能实现异质结电池的进一步降本。预计 2025 年 HJT 设备市场空间超 600 亿元。
目前,除了一大波光伏垂直一体化企业、电池及组件中下游公司等的进入,另一些新厂商也瞄准了新型光伏电池市场。其中不乏有炸药、风电、玻璃、时尚、牛奶等厂商,如同德化工、金阳新能源、华阳集团、明阳智能、华润电力、皇氏集团等等。整个市场热闹非凡。千亿赛道上,未来还会涌现出更多的参与者。
新电池产业的崛起,也会让上游硅片及多晶硅厂商如TCL中环、通威、协鑫、隆基等受益。大量设备厂也将接到雪片般的订单。整体行业将会有更大的驱动力滚滚前行。
(参考资料包括TCL中环、浙商证券、开源证券、CPIA、百度等)
能源一号独家,转载请联系后台,得到允许后使用。
Nengyuanyiha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