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为王”,开局即决战!短短几天,西安2023年招商引资迎来开门红!
总投资1082亿元,167个项目集中签约落户西咸新区
1月31日,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2023招商引资“百家千亿”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共签约项目167个,总投资1082.49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01个、投资额1067.49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66个。
(资料图片)
好项目背后是产业硬支撑,西咸新区围绕“3+7+N”布局特色产业,本次签约的101个产业项目中,先进制造类项目61个,占比60%,总投资额425.29亿元、占比产业项目总投资额的40%。例如:
围绕光伏、氢能、智能网联汽车3条主导产业链新引进了:维纳氢能、绿能慧充、光伏绿色应用等项目;
围绕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临空经济、自动驾驶汽车、大健康等7大产业集群引进了:中国系统、中国华能、联东集团、陕煤集团、陕文投、延铁物流等项目;
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数控机床、现代金融等N个特色产业引进了:南斗星、亚信数字、长江迪马、重装伟肯等项目。
在全省大力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的催化下,全省高校和科研机构团队的创业热情得到充分释放。本次签约的66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有51个项目因“三项改革”落地转化:
不仅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省内院校,还有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涵盖了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全面释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效应,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由“势”向“能”加快迈进。
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西咸一体化核心承载区,正处于产业发展红利期、价值兑现加速期、投资兴业机遇期。作为秦创原总窗口,这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要素齐全。城市活力体现在生态环境、宜居环境和营商环境方方面面。
据统计,2022年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排名第二,总量达2185亿元、占到了西安市的30%。总窗口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和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是2021年的2.5倍、2.4倍、2.2倍,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112%。
总投资475亿,3个百亿级项目签约落户经开区
春节后首周,西安经开区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五天时间,三大项目,三大龙头企业,投资总额近500亿元……经开区交出亮眼“成绩单”,实现招商引资“开门红”!
1月30日,总投资约60亿元的丝路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落户经开区,项目将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在轨道交通整车产业中的影响力,大力吸引整合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机电系统配套企业在经开区聚集落户,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基地项目,同时成立轨道交通装备企业联盟,共同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2月1日下午,经开区与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正式签订总投资315亿元的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项目,项目计划分为两期,一期建设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项目,打造集总部管理、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为一体的高端科创集聚区;二期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项目。此次签约,在加快推进陕西有色金属集团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经开区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化集群发展,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研究+开发+生产”产业链聚集的产业发展生态。
2月3日上午,经开区与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100亿元的陕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及产业链项目正式落户。项目主要包括陕汽控股集团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化项目、陕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项目、陕西汽车零部件集团总部项目等,将充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和西北地区最大的区域性商用汽车创新中心,推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金融服务链协同发展。
经开区作为西安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顶梁柱,工业总量占全市三分之一,累计入区企业7万多家,是西部地区世界500强和央企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2022年,西安经开区全年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同比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0.8%,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1.6%,已成为企业投资、发展的“热土”。在日前商务部公布的2022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西安经开区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位列西部第一。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关注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