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经记者 石冰冰
(相关资料图)
开工一周,“拼”不仅成为当下最强音,更是工作主旋律,特别是在开年大会之后,各地更“卷”了!
1月28日,规格极高的“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打响“第一枪”后,广东各地迅速掀起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热潮,年味尚未散尽,佛山35个招商小队就已出发;山东新春“第一会”后,再以工业经济为切口,召开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江苏多地也铆足干劲,部署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开足马力拼经济。
开年拼经济,拼出来的奋进新气象正在全国徐徐展开,我们试图从各地发展的高频词和行动力中,找到高质量发展要义、找寻新一轮城市比拼的落脚点。
项目为王高质高效抓项目
开年大会重在起势,抢抓重大项目投资落地是最直观的增量,仔细观察各地锚定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前进方向,不难发现在谋项目、争项目、抓项目上的惊人一致。
新春第一会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响彻广东,1月28日下午,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的第一分会场就狠抓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建设,全力推动有效投资落地落实。
这一目标和计划到了广东市级层面,趋势愈加明显。2023年,广州要在三张版图上谋跨越——“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三个一万亿’支撑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其中,首要聚焦大项目“攻城拔寨”,加快总投资约6.6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61亿元的1722个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推动广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突破1万亿元。
广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佛山的行动力,也是广东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一个缩影。
大年初八,佛山35个招商小分队就已出发,分赴全国11个省23个城市,开展新春大招商活动。在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出动员令后,佛山这个GDP“万亿俱乐部”城市就率先落子拼经济、拼发展、拼效率的“先手棋”。
制造业大市宁波同样在开年率先落定了重大项目签约。1月28日,宁波召开全市“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动员大会,会上集中发布创新、改革、开放三张攻坚清单共30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2188亿元的101个重大项目,其中投资额超50亿元的16个,制造业项目66个投资额1301.3亿元。
在北方城市中,投资也继续挑大梁。济南“新年第一会”定调项目为王,确定2023年为“项目突破年”,并印发《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十大领域第一批130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2.4万亿元。在科创平台方面,共谋划项目28个,总投资636.62亿元;在产业集群方面,共安排项目222个,总投资1598.67亿元;在扩大消费方面,共安排项目73个,总投资2488.22亿元……
营商环境是金助力营商环境更优
项目为王,环境是金,优化营商环境是许多地方一直紧抓的重点工作,历经疫情三年,面对浪涌式冲击,唯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帮助市场主体解难题、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才能让企业加快“回血”,全力稳住大盘。
兔年新春伊始,上海以一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迅速进入抓经济促发展的工作状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到上海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随后,《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相继发布,密集释放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强烈信号。
作为我国第一大经济强市,上海的目标和方向,是外界观察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
上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同样抢抓营商环境的,还有浙江。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对浙江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工作作出重要决策部署。
提及营商环境,不得不提温州,温商是温州最大的优势、最宝贵的财富。1月28日,2023温商大会上,温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向外界传递了一个又一个强烈信号:温州将围绕支持温商发展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支持大家放心干、放手干、放开干;对内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对外树立良好城市形象,让广大温商始终以家乡发展为荣、以家乡进步为傲。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企业,离不开搏击商海的企业家,营商环境同样是台州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月29日,台州市“实干争先”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这是台州连续第三年在“新春第一会”上部署营商环境建设,向全社会释放以营商环境建设为突破口起步开局的强烈信号。
当高质量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孕育更多新动能、激发更多新活力具有重要催化作用,进而成为各地发展的关键抓手。
“稳”字大背景下多措并举扩内需
在“稳”字大背景下,扩大内需仍是一个主要基调,被列在经济工作任务安排的首位。尤其是随着“烟火气”的强势回归,消费正在复苏,细看各地提出的“任务清单”,扩内需促销费均被放在重要位置。
山东“新春第一会”,是以1月28日山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的形式进行的。对于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山东提出以稳就业、促增收解决“不敢消费”问题,以提品质、强引导解决“不愿消费”问题,以创场景、优环境解决“不便消费”问题,大力提振消费信心,加快推动消费复苏。
扩大内需消费,首要是补短板。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7年,综合实力大幅跃升,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走在前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万元。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人均GDP提升带来的消费升级以及供给端的创新驱动,也意味着居民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
青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高质量发展,许多提振消费类政策都围绕产业升级有关的方向,如上海在“新春第一会”次日发布的《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了补贴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4条具体政策提振消费需求。
为深入落实“山东消费提振年”行动要求,近日,山东制定了支持商贸流通行业促进居民消费的10条政策措施,以增强居民消费动力,促进消费回补、潜力释放,助力市场回暖提速。其中包括,2023年上半年安排1亿元支持继续发放汽车消费券,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燃油乘用车、报废旧车购买新车。
“新春第一会”是风向标,“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是共识,各地的奔跑开工、实干开局,再次掀起了拼经济的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