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2022年成都市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展示丨市口岸物流办:创新中欧班列“快速通关+车边直提”模式

发表时间:2023-01-18 20:19:14

字号:A-AA+


(资料图片)

每经编辑:张强

案例所属单位

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主要做法

(一)多部门联合创新信息互联共享。运营企业、铁路部门、入境口岸及属地海关通过铁路运输工具管理系统、铁路舱单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打通物流数据对接壁垒,实现对中欧班列载运货物的多方协同监管,促进信息匹配、闭环管理和资源协同,有效精简海关通关手续。班列入境前,进口企业通过铁路运营企业向海关提出快速通关业务申请,铁路运营企业通过海关总署与铁路部门“总对总”进行信息交换互联,提前传输铁路舱单电子数据。班列到达入境口岸后,属地海关结合理货报告、运输工具确报等电子信息审核通过铁路快通舱单。班列到达成都中心站后,中心站形成到货卸车报告。同时,突破传统铁路快通模式下中心站需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的要求,中心站到货卸车数据与铁路口岸经营人陆港运营公司运抵数据共享、监管无缝衔接,属地海关接收到货卸车信息即认可运抵,可立即对铁路舱单电子数据进行审核、放行、核销。

(二)创新实现“车边直提”模式。在进口快通模式下,创新叠加“提前报关”,突破进口货物运抵中心站后还需短驳至铁路口岸落箱,完成通关手续后再吊箱上车出区模式,实现进口货物“车边直提”。进口货物运抵中心站前,进口企业向海关提出提前报关申请,货物采取“快通”模式运抵成都中心站后,未被海关布控查验的进口集装箱货物可在报关单放行后直接从铁路线束提离,在铁路口岸不落箱直接出区运至企业目的地仓库。

突出亮点及取得成效

一是优化了现行边境口岸与内陆口岸的中欧班列监管流程,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监管审核作业从口岸延伸至内陆,为边境口岸与内陆海关间的流程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支撑。二是突破了成都中心站非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的限制,通过中心站、铁路口岸、海关数据互联互通与无缝监管,实现到货、运抵数据“一次上传、三方共认”。三是创新“铁路快通”叠加“提前报关”模式,中欧班列进口货物在进境口岸无需办理转关,运抵成都后就可以办理通关监管手续,实现了快通模式下进口货物“车边直提”,有效解决了以往中欧班列进口货物到达成都中心站后需在铁路口岸“两吊一转”的问题。

通过“铁路快通+车边直提”模式,货物在集装箱中心站不落箱直接从铁路线束提离运至企业仓库,每票进口货物减少了2次集装箱吊装、2次转关手续和口岸堆存环节,货物的整体通关时间较原来快了2-3天,单票货物减少报关、短驳、吊装作业成本及口岸堆存费用千元以上。

标签: 成都中心 到达成都 海关监管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 最热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