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每日焦点!美国人不买中国商品了,是脱勾了还是没钱了?

发表时间:2023-01-15 14:11:20

字号:A-AA+

海运费价格出现暴跌,美国人现在不买中国的产品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目前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货柜,从中国到美国西海岸的运费价格只需要1,300美元,而一年半前这个价格需要要20,600美元,价格已经跌了93%。

这个跌幅既是海运费回归正常轨迹的必然现象,也是当下市场供需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业内人士透露,华东的上海港、宁波港等港口空集装箱的堆存率居高不下,华南地区的广州南沙港、深圳盐田港等港口的空箱堆积情况更是严峻。


(相关资料图)

而需求下降重要的体现是,如今美国人买中国产品的确少了。根据海关公布的数据,12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下降了19.5%,已经出现了连续两个月下降。

关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为啥减少了,存在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美国商品供应链的转移,美国人开始更多的采购印度、越南、墨西哥的商品,减少对中国产品的采购;而另外一种说法是,美国的经济的确开始降温了,消费者支出不断减少需求下降,从而减少了进口贸易。

关于第一种说法,供应链转移的因素,的确客观存在。

比如2022年4月至12月,苹果公司就从印度出口了超过25亿美元的iPhone手机,是上一财年总额的两倍。

但是问题在于,现在出口贸易下滑,可不是中国一个出口大国出现的现象。根据越南工业和贸易部的数据,12月份越南的出口同比下降了14%,11月同比降幅为8.4%,也是出现了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且降幅在扩大。

印度虽然还没有公布最新贸易数据,但是根据公开的信息,印度钢材出口就下滑了40%,所以可以猜测,印度去年后几个月的出口情况也不会太好。

由此可见,完全用产业链转移这个原因,来解释我们对美出口下降,不一定完全站得住脚。

关于第二种说法,美国经济增长降温,甚至出现一定衰退迹象,导致消费者支出减少,这个情况也的确正在发生。

虽然美国的劳动力就业市场现在依然火爆,但是在美联储加息和通货膨胀双重因素的影响之下,导致美国家庭的财务状况和购买力开始急剧下降。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22年11月,美国人的个人储蓄为5200亿美元,较2020年的4.85万亿美元的高峰期大幅下降了89%。美国最新的个人储蓄率为2.3%,已接近2005年7月的历史最低点2.1%的水平。

储蓄资金下降,一方面是因为疫情期间,美国老百姓从财政刺激中获得了1.5万亿美元的补贴,这些补贴当时曾一度转化为储蓄自己。现在补贴资金基本消耗完毕。另外一方面,是因为通胀造成的高物价,推高了民众的生活成本,让存钱变得很难。

与此同时,美国家庭债务还在不断增加,居民债务总额增加了3510亿美元,其中信用卡债务余额达到930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由于持续加息,信用卡的平均利率不断走高,已经高达为20%左右,一半的美国人每月无法还清信用卡。美国最新的房贷利率为6.33%,虽然涨速放缓,但是无疑也在增加家庭的债务成本。

所以美国人的消费减少支出了,我们的出口也就下降了。我们过去总指责美国人印钞,换取我们物美价廉的商品,可是他们开始紧缩货币的时候,我们的外贸收入也就开始下降。美国人拧紧水龙头之后,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外贸,包括印度和越南这样亚洲出口大国,出口都会下降。

不管如何,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就是,美国人现在买我们的东西,的确开始减少了。有人认为他们成功脱钩了我们,我们已经被新的供应链排挤在外了;有人认为是因为美国经济衰退,他们没钱了,所以买不起我们产品了。对于这个问题需要见仁见智,需要用时间来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但是不管出口下滑到底是哪个原因所致,显而易见这个世界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依托和相互促进。全球化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市场机制和游戏规则,也是实现世界共同富强的的重要推动力。

作为发达的经济体,保持自身经济的稳定,对全球经济的持续繁荣有压舱作用,反过来任何一个举足轻重的经济发达国家,如果出现经济衰退,最终会形成连锁反应,冲击整个世界的经济与社会稳定。

所以从战略思维和高远视野出发,理性的观念不应该希望地球上任何经济大国出现经济危机,在全球一体化如此根深蒂固的时代,自以为是的隔岸观火思维,其实最终都会引火烧身。

与此同时,所有逆全球化的举措,最终都会以付出惨重的代价而告终,历史的车轮有时候会被迫停止,但是绝对不会倒退。

标签: 万亿美元 有人认为 个人储蓄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亚当特烦恼 |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 最热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