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作者 | 戒酒挂嘴边@雪球
导语:无论如何,告别拥硅为王,是行业进一步良性发展的重大契机。硅料价格的回归,是光伏需求爆发的重大利好。
光伏行业两年的高硅料周期叠加高资本开支周期已经进入拐点。 过去两年的价格上行周期及资本开支周期让行业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供应链策略, 谁拿到短期资源谁享受红利, 谁囤积产品、 长周期运营谁享受价差。
高价硅料让硅片成本结构中非硅成本权重由55%下降到10%左右
, 电池
、 组件环节变化方向是一致的
。 显然非硅领先优势权重被稀释殆尽
, 薄片化
、 细线化
、 使用参杂料回收料等硅成本相关技术的作用凸现
, 客观上也使得更适应薄片的N型电池技术优势放大
、 非硅劣势缩小从而加速活跃
。 随着坚持高周转低库存策略熬过涨价周期的中环战略性打响降价第一枪
, 行业快速进入去库存周期
。 硅片及以下环节在快速降价期内担忧库存减值及拿货后进一步降价带来减值纷纷选择观望
, 导致成交清淡
、 产业链价格迅速下探
。 与涨价周期不同
, 长运营周期的香饽饽成了烫手山芋
, 原料从进场开始到成品出货的每一天可能都在经历贬值
。 而随着硅料价格快速回归工业品本质
, 产品成本结构中硅成本占比即将快速回归到较低水平
, 其实硅片回归到百分之五十附近
、 电池组件更低
。 随之而来的
, 23年开始
, 硅片端晶体更大单炉产出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
、 切片良率提高带来的单公斤出片数量优势
、 更高质量硅片带动电池良率的提升
、 大尺寸带来的通量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 高运营快周转能力带来的低减值风险
、 银等贵金属用量减少对电池成本的影响
、 叠瓦技术带来高密度封装的性价比
、 电池效率提升对投资回报率影响的敏感度等非硅因素都会随着非硅因子权重放大而凸显其重要性
。 而细线化
、 薄片化等含硅因子的作用尽管仍在但将出现一定程度钝化
。 无论如何
, 告别拥硅为王
, 是行业进一步良性发展的重大契机
。 硅料价格的回归
, 是光伏需求爆发的重大利好
。 这个时候
, 要少谈一点利润截流
( 特别是很多券商仍是这种互相博弈视角看一个技术快速变化的行业
) , 多谈一点价值创造
。 因为利润从来不是截流而来的是你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创造出来的
, 没有差异化壁垒的所谓利润必将是水中月
、 镜中花
。 这个时候
, 要少关注短期的订单真空
, 因为这些都是让将来爆发更多订单的必由之路
。 给短期的因子少一些权重
, 给长期的根本性的因子多一些权重
, 因为真正让你赚钱的
、 决定企业价值的是更长期更本源性的因子
。 在重重迷雾的背后
, 太阳正照常升起
。